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赵康
[导读]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伴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集中供水等工程建设力度也不断增强,在有效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基础上,使农村人民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施甸县水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伴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集中供水等工程建设力度也不断增强,在有效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基础上,使农村人民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然而受到安全建设问题多、管网维护难度大、供水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无法实现长效发展,还需要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联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基础上,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优化路径;分析
        “十三五”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问题,并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多措并举使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得到显著提升,并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1]。但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丞待解决,如何进一步做好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使其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和长期稳定发挥工程效益迫在眉睫,本文也联系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提出几点极具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一、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现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工程建设问题较多,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需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展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易受到建设线路长、工程建设量大、地理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对后期工程效益发挥和运行维护管理也造成极大影响;(2)供水成本高和运营难度大,实际供水量低于设计供水规模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同时由于后期管理维护不够严格,设施闲置、管网漏水等问题频频出现,导致供水成本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农民对水价较为敏感,导致入户率比较低,很多水厂时刻处于亏损状态,工程稳定持续运营难度加大;(3)管网维护难度系数高,一般情况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选址在高山区域位置,供水管网也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能力也比较低,一旦出现冰冻、山洪等情况就会对供水管线造成损坏,进行有效维护难度系数比较高;(4)单村供水工程能力低,在对供水管网进行铺设时,一般只会到行政村中心位置,涉及到的入户水管及配件需要村民进行解决,对水费定价、自来水上户也产生一定影响,再加上没有严格执行水质保护标准,导致水质安全不能得到可靠保障;(5)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进行主导,在对工程进行运行管理时也存在服务意识不高、管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安全饮水工程综合效益发挥和稳定长效运行也造成极大影响[2]。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分析
        (一)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责任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获得长效发展,就要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深化落实,具体包含:(1)主体责任,地方政府需要肩负起饮水安全工程主体责任,在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基础上,使各项主体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并且注重对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经费投入机制进行构建,促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监管责任,水利部门要履行好自身监管责任,并结合所在区域饮水安全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等进行制定,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指导的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巡检、培训等工作,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运行管理责任,供水单位要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并通过做好水质检测、水费计收、工程运维等工作,提高农村群众自动缴费积极性,并防止水费过高、水质不过关等问题发生[3]。
        (二)完善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要对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职责加以明确,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对多形式管理机制进行应用,如:通过管理服务中心构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供水服务进行负责;行政村践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宗旨构建供水协会,并对本村供水工程正常、稳定和持续运营进行负责,在推进供水协会、供水管理站和水利部门三级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安全工程也能得到有效管理和长久运行。
        (三)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经费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用水需求,并推动饮水安全工程稳定持续运营,就要对工程经费进行有效保障,具体措施有:(1)水费及上户费,大力推行人民群众使用IC卡智能水表,在完成缴费以后可以实现自由用水,并且还能够有效引导人民群众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所存在的拖欠水费情况也会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来水上户率,相应水费也会增加,进而保障供水工程稳定运营。(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针对当前存在的上户率不高、水费收入较低等问题,供水管理部门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开展自来水水质处理、管网维护等工作提供更多财政补贴,尤其是针对发生自然灾害导致供水管网出现损坏的情况,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饮水安全工程获得良性运行[4]。
        (四)规范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包含乡镇集中供水和单村分散供水两种,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需要遵照所指定的规章制度,并对涉及到的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价制定等职责要求进行明确。同时,按照规定对农村用水户上户台账进行制定,涉及到的财务账目也要定期了结,相关部门也要对统一台账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账目不符情况。最后,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将市场机制引入到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既能够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又能够推动饮水工程持续性运营。
        (五)强化业务培训和水质评价
        针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可以根据所在区域实际状况,对工程技术手册进行编写,并由水利部门牵头,组织专业结构开展财会改革、水质检测等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相应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也会得到极大提升,并推动饮水安全工程获得持续良好运行。此外,在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方面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对饮水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也要严格依照工程运行期出厂水、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完成供水水质综合评价,并且只有水质达标以后才能够进行供给[5]。
        结语
        在本文中,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着手,对存在的工程建设问题多、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供水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这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持续运行也造成极大影响。为此需要联系实际,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引起重视,在提高服务意识基础上,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并做好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责任、保障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经费、强化业务培训和水质评价等工作,使饮水安全工程惠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并真正达到“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