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第二高中 河南周口 466100
摘要: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增强,导致化学水平难以进步。在现代教育飞快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教育同样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时期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高中化学教学科目是高中最重要的基础教学科目。化学老师应结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了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调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重构策略
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必备条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也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更为关键的部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将对学生高中乃至以后的学习生涯都有益处。接下来,我们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重构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核心素养是一种学生应该具备的可以适应其个人未来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品质与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一种具有该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如今将核心素养渗透在高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教学举措,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意味着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的时候,要注重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重构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化学课堂。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涵括了五个维度,首先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能力,其次是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然后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再者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最后则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好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并且增强自身的化学学习思维能力,要善于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与化学学科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构策略
1.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重构易于理解的化学概念化学概念
内容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化学概念知识可以奠定化学学科的学习基础,要求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而在化学概念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情况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概念理解能力,则可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视角来了解物体的分子与原子结构,进而揭示其变化规律,再统一用化学符号来予以表述,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粒子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物质的化学世界,最终可帮助学生在零散杂乱的知识积累状态下重构系统化、完整化的化学概念知识结构。比如在“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构单糖、二糖、多糖的化学概念,则可引入宏观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微观化学内容。如教师可引入医院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在人体中的转化与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并促使学生高效重构化学概念。
2.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贯彻落实人文教育
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化学研究成果等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渗透其中,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现实生活,造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尚未完全掌握,但这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课堂上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到一起,没有重叠点,形成了脱离的状态。例如,在“铝单质的性质”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入铝制餐具的文化和使用铝制产品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铝单质的性质的过程中,以了解铝产品不适合与酸和碱长时间存放在同一地方的原因,并且还理解为什么铝制餐具不能用于蒸煮食物。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人类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例如,氨气易于液化,因此被用作制冷剂。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有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潜力,提高自学能力
尽管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化学老师需要为学生树立信念,并指导学生在教学中独立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正式接触化学,但是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时,知识点相对简单,这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化学门槛。但是,自高中以来,化学知识的深度增加了,化学实验更难操作,化学方程式更难以记忆。因此,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一种困惑的心态。如果他们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将很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教师需要首先向学生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说明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走动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对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步骤或不清楚的地方及时给出指导。实验结束后,老师需要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当场说明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更加努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将课堂移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化学素养。
4.理论联系实际
所有真理源于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在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化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使化学真正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化学的实践教学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化学方法,发展化学思维和掌握化学语言以及培养其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铝元素及其相关特性的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中铝产品的使用,医学中铝元素的使用,生活中铝的冶炼等方面的结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同时,新课程不仅促进合作学习,而且还鼓励学生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习越来越吃力的学生,大多都是不善于思考和没有正确思维方法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对比分析、归纳推理、迁移应用、模拟联想、逻辑推理等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靠学生自己的摸索和感悟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加以点拨、指导和引领,需要我们在总结知识、拓展整合的时机去捅破那张纸,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正确的思维方向。
结语
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增强,导致化学水平难以进步。所以,只有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调整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最终,实现了高效课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慧.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J].化学教与学,2017(8)
[2]田晓梅,康宁,赵俊东,何文.加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2016年高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的分析与启示[J].考试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