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环境监测作业的有效实施,对区域水文信息的有效掌握、相关水利资源的合理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对区域水涝灾害的有效治理、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关于水环境监测作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监测和控制水质可以使我们获得清洁和健康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需要监测,这意味着监测质量也必须得到控制。本文从控制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通过这项研究使我们获得更高质量的水资源。
1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必要性
对水环境的监测可以使我们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评价当前的水环境提供数据参考。在我国当前的发展进程中,水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水循环规律是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在明确具体规律后,应通过观察水体中影响水环境的具体因素来监测水环境。通过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水体数据,为水环境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此外,水环境监测虽然是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不仅为水环境的防治和评价提供参考,也是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因此,水环境监测非常重要。
2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内容
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实验与实践之间的数据误差,为以后的水环境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只有控制好实验室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监测质量。因此,实验室必须完善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实验室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首先,在硬件方面,实验室必须有先进的采样设备和实验设备,并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以尽量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其次,该软件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包括水环境监测计划、水样采集后的工作步骤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此,这些内容需要加强。总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实验室内外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监测质量。
3当前中国水环境监测质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监管体系不完善
分析当前中国水环境监测作业的发展发现,监管体系不完善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其中监管体系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监管部门执法力度问题、执法威慑性问题、垂直监管体系问题、监管责任划分方面的问题。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监管不完善、监管责任不清晰、监管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最终在实际作业中,造成区域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不到位,影响了水域质量监测效果。
3.2水环境监测采样不合格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当前在水环境监测作业的实际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水环境监测采样不合格。水环境监测采样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中采样人员采样率不足、采样区域不全面、采样数量较少、采样周期规划不合理等。该类问题导致在最终的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中,出现监测数据参考性不足、监测数据相似性较高的现象。影响了水环境监测作业的实际发展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水环境监测作业失效。
3.3监测样品污染受损
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中的样品质量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水质的合理评估影响重大。监测样品污染受损则为主要存在的一类问题。其中监测样品污水受损造成的主要不良现象体现为:样品污染受损,检测结果与实际水域参数存在较大的区别。另外由于监测数据与实际水域质量的误差,造成了一定的监测误判等不良现象,对于区域水域水质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4人员技能不合格
实验室检测作业为水环境监测作业的核心作业环节。因人员技能不合格,造成水环境监测质量不合格,则为主要存在的一类不良现象。
人员技能不合格主要体现为:水环境质量监测作业实施中,作业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因专业技能不合格,造成了相关操作程序误差,以及相关实验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最终在数据记录、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现象,影响水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
3.5水环境监测基层教育普及度低,违法成本低
水环境监测作业在实际发展中涉及的作业周期较长、监管区域范围较广,因此从监测作业的时效方面分析,当前水环境监测作业实施中基层教育普及度不足,违法成本低,则为主要存在的一类问题。其中基层教育普及度不足,主要体现在水源地区域违规养殖牲畜,生活用水直排。
另外违法成本低,主要体现在企业违规排放有毒有害液体、废渣等现象,该类现象的出现原因为违法成本较低、相关监管法律不完善,最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4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4.1加大环境监测实施力度
为了有效的提升水质环境监测质量,必须要强化水质环境监测的力度,通过增强监测力度的方法有效实现水环境监督的管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进行水质环境监测时,需要加强对监测部门的资质认证,有效保障监测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要求完成实际的检测工作,满足水质环境监测的资质和能力要求,保障出具的报告具备相应的作用,防止出现水质环境监测部门造假的现象。另外,管理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对水质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科学评估,选择最佳的水质环境监测部门。另外,在监测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对工作细节等进行分析,有效保障监督部门发挥真正的职责。
4.2提升水环境治理技术
水质环境监测的目的就是实现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水环境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技术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明确水环境治理的方式方法。另外,加强对水质环水环境治理技术的不断研究,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
4.3注重监测采样运输、保存的安全性
水环境监测作业中,从水样的提取到最终出具检测结果,涉及一定的水样运输、保存过程,因此加强水样运输、保存中的安全性控制,则为提升水环境监测作业的主要对策。具体实施中,采样人员应从两方面进行落实:确保采样存储容器的卫生合格性,作业前期应预先进行容器消毒,最大化减少储存容器中存在的污染物;运输中应保障水样储存设备或容器的稳定性,避免因振动等原因,造成水样泄漏等。
4.4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因人员技能因素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检测数据出现误差为常见的一类现象。有效处理该类不良现象,提升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则为有效的改善措施。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对外招聘、落实现有人员技能培训、实施试岗作业的形式,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其在水环境监测实验作业中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实验操作的合格性。具体的水样实验检测中,还应注重数据复核作业、对照组实验检测作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必须强化水环境的监测工作,而如何做好水环境监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监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本文正是针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进行的研究,以实验为依据,详细阐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通过合理实施,基本上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秋秋.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11):106-108.
[2]綦振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科技尚品,2017,26(9):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