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过程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其内容包括:监测布点、现场测试、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整理、评价和报告,对监测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程序文件和手册等。
关键词:环境监测;影响因素;质量保证
一、环境监测主要影响因素
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人员素质、监测布点、采样容器、分析仪器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1.1人员素质。环境监测采样人员技能高低、责任心强弱、工作态度好坏直接影响样品质量,影响监测结果。在对环境进行监测分析以及质量保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责任心,甚至是个人的工作状态等都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2监测布点。监测工作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监测布点,这也是环境监测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因为监测点位的位置以及周边因素影响,为使布点达到最佳状态,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成相关点位布点设置。
1.3采样容器。采样容器的材质会对质量保证产生影响。例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塑料容器的吸附作用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1.4分析仪器。分析测试相关仪器设备等未能够进行及时的检定、校准或进行期间核查等,都会造成数据出现偏差等现象,从而影响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
二、新形势下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保证的对策
新形势下为全面完成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我们务必要把质量保证工作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其内容包括:监测布点、现场测试、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整理、评价和报告,对监测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程序文件和手册等。为确保把质量保证融入监测工作的全过程,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具体措施有几下几项措施:
2.1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以人为本,人的质量提高了,数据的质量才能提高,因此必须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要求,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论结合实际,采取站内人员以老带新、实岗培训等形式,提高监测人员的能力水平,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合格证上岗,全面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软件”达标。现在基层监测站,普遍缺少人手情况下,通常把重兵放在化验室、综合室等部门,弱化了采样人员的人才资源配置,这是不合理的。现场采样是专业技术活,在监测中的重要性是首当其冲的,应当配置一定比例的高级技术人员,来保证采取的样品具备完整性和代表性。
2.2监测点位布置的质量保证。
遵循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原则、可控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确定监测点位。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监测,需要调查工业的用水情况、废水类型、污水去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等确定监测点位,然后根据优化原则优化监测点位。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严格执行GB15562.1-1995标准。经确认的采样点是法定排污监测点,如因生产工艺或其它原因需变更时,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站重新确认。
2.3采样容器的质量保证
2.3.1采样容器的选择。容器的材质应该是不溶于水样、容器的材质不会吸附水样中的某些物质、容器和水样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容器的封口材料要尽量和容器材质一致。根据采样工作需要,确定样品容器数量,尽可能多带采样容器。
2.3.2采样前容器的洗涤。容器必须彻底清洁,不能与水样待测物之间发生反应,选择清洗的清洁剂类型不能与采样容器发生反应。最好有专用的容器,减少交叉污染影响水样分析。洗涤后的容器分别加入相应的保存剂。
2.3.3容器的封存。对需要测定物理-化学分析物的样品,应使水样充满容器至溢流并密封保存,以减少因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干扰及样品运输途中的振荡干扰。但当样品需要被冷冻保存时,不应溢满封存。
2.4监测分析仪器的质量保
环境监测所有仪器设备均应按规定进行量值溯源、检定、校准,确保所有仪器处于有效控制状态。但现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通用仪器存在着:检定内容的针对性较差,在相关检定规程中的要求偏低;检定规程的范围需扩大,目前环境监测由较窄领域的监测向全方位领域发展,环境监测实验室通用仪器使用率越来越高,新的监测手段也越来越多,但尚有许多重要的实验室监测仪器未制定检定规程,或有检定规程的重要监测仪器尚未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像ICP-MS、HPLC-MS等重要仪器并未列入强检范围;检定方法的局限性,如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该类仪器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适合按照JJG694-2009进行检定,而只能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因此为保证量值溯源工作准确、可靠,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需要,研究切实可行、科学可靠、针对性、适用性、特殊性强的行业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校准工作,完善环境监测领域关键计量技术,规范环境监测行业检定和校准行为,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要。
三、结语
为全面完成监测任务,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务必要把质量保证工作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在监测实际中各个关键环节抓质量保证工作,从而把质量保证融入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把服务作为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现有的监测资源,在做好例行监测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监测服务领域,强化监测人员的服务意识,把环境质量保证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使环境监测更好的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技术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逯有泉.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J].科技资讯,2010,32:127.
[2]吉长余,张东果,陈跃,姜丽丽,余秀芬.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措施[A].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2003,9.
[3]李冠男,孙丽东,郭晓娜.环境监测全过程中多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2,10:163-164.
作者介绍:
何芳(1990.07.02),性别:女;籍贯:陕西省渭南市;民族:汉;学历:本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环境实验员;单位:南昌凯利核技术工程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三门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