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北海藏族自治州东部的小县城。民族以回族为主,约占40%,也有汉族、藏族、土族等民族在此生活。当地人主要采用青海方言,由于教育事业发展年限较短,即使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颇有提高,但依旧比较薄弱,当地居民也未能进入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之中。而普通话作为我国官方语言之一,在经济建设相互交融的背景之下,应该将普通话作为一种沟通的语言工具,尤其是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之中,更加应该注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进而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以及为学生的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海北藏族自治州 门源回族自治县 教师普通话
一、注重普通话教育
为门源县教师搭建一个普通“花”园,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注重普通话的教育。在教学工作开展之中,将普通话的应用以及普及重视起来是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重要保障。而对于教师普通话教育的提升又能更好地对现有的教学结构方式进行优化,进而可以促进整个门源回族自治县教学体系的建设。而门源县对于教育事业到2013年才刚刚起步,完成了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进行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协调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的改变与优化对于门源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管理者,理应身先士卒,加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并且将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安排在教育事业的开展进程和规划之中。将普通话教育培训作为一个项目在教学工作之中尽快地落实,为整体的教学素质优化体系提供保障,并且提高教学管理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二、明确教师规范用语
将整个教学工作管理中的教师规范用语明确也是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一个重要节点。比如,加强教学导入用语,新授时的评价用语,尤其是巩固小结用语,对于这些用语的普通话表达可以整理一些资料,让教师们能够熟练地准确地运用以及表达,潜移默化地营造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更好地提升教师以及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教师用语得到明确规范,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教师的用语得到明确的限制并且能够使教师确切地了解到自身普通话在哪些地方是存在缺陷的,能够更快更准地改正优化,另一方面也为整体的学校教学用语规范奠定基础,保障学生们对于普通话的进一步学习与了解,提升整体的教学管理质量,实现整个门源县在教学教育规范中的普通话水平提高。
三、完善教师普通话培训体系
教师普通话培训体系也应该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得到重视以及推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在空闲时间开展一些普通话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普通话的语音常识与科学发声,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比如声母、韵母等现代汉语知识。抑或是安排一些普通话读书会,辩论会,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以及在朗读方面,能够更加地去重视音调的变化和一些根据情感而来的高低起伏,又或者是外部技巧方面的内容,包括停读连读、重音、语气以及节奏的掌握和更变,如此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内容。
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普通话的练习任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受训教师按时收听央视央播等普通话广播,培养语感语奏,全方面进行熏陶;让教师在空余时间限时完成普通话文章的跟读,加强普通话的流利和准确;选取一些地点、一些时间规定教师只能使用普通话交流,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普通话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脱口而出的语言,并且加强他们对于自身讲普通话的自信,更加敢于说出来……这样能够形成一种说普通话的风气,全教师的投入带动氛围,使整个校园沉浸于普通“花”园之中,使整个门源县教学事业中的普通话应用水准普遍提高,并且将教学培训管理质量进一步的优化与加强。
四、落实教师普通话能力考核
经过了培训自然就得考虑到对于培训结果的考核,并且将通过国家级的普通话考试作为限制性的要求,全体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标准。并且应该及时地完善教育事业体系中的考评体系建设,也就是一对一地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话应用的分析,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更加专业地了解到自己普通话之中的不足,并加以更改以及再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使教师得到一种更为专业的肯定,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更加广泛地使用普通话,将普通话作为一种自身的技能,更加自信地去运用,将普通“花”园逐渐扩大,让学生们乃至整个门源县的人们闻得到花香。
五、教师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
的确,教育工作者对于普通话掌握的忽略,使普通话在很多教学工作实践中都不能作为一种关键性语言进行运用,这对于门源县教育工作事业来说是不利的,减少了门源县教育单位与其他省县之间的沟通学习,对于其他省县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由于普通话的缺失,会导致门源县教育工作者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好地掌握一些更为先进的概念,进而使得教育质量得到的改善与提高相对较薄弱,有些原地踏步。综而所得,对于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必须得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提上日程。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提升门源县教师普通话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日积月累的努力与实践,将其作为当下的一大重要任务,务实地坚持下去,将普通话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并且让普通话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让普通“花”开遍门源县,让花香洗涤每个门源县人。
参考文献:
[1]成然.普通话教师提高语言能力对课堂教学的促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2):79-80.
[2]王凤玉.出口成“章”——谈幼儿教师语言的规范性[J].农家参谋,2020(01):242.
[3]付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5(14):120.
[4]朱力.浅议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之普通话训练[J].文教资料,2012(25):33-34.
[5]贾晓玲.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