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丁元斌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丁元斌
[导读]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对教学过程、内容、方式的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对教学过程、内容、方式的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继续完善并发展生物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真正能以提升自身的生物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从而不断自省以充实自我,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探究
引言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从根本上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生物学教育者,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此外,教师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微课的概念和作用
        微课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依托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微视频的方式将重难点知识集中到一起,用5-15分钟的时间统一展示,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微课的应用者而学生作为学习者,即能作为师生间沟通交流的纽带,亦可作为学生的“第二教师”,帮助其解疑答惑,整理学习思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微课在中学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教学作用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教师进行重难点教学的主要工具。
2构建生物知识网络
        初中生物知识点比较分散,也比较复杂,然而初中生物课时较少,复习时间比较少,对学生来说,构建生物知识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例,初中生物老师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节课时,生物老师借助思维导图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梳理得非常清晰,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基因作为主干,其他内容为分支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绘制思维导图,并将优秀的导图进行展览,极大推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将各个知识点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构建思维体系,生物复习效果非常好。
3初中生物课堂融入微课的意义
        3.1打破传统模式的枷锁
        微课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将繁杂的生物知识点划分为单一的目标,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来将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其不仅适用于课堂,也可以提升课前预习效率,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理解掌握程度与学习效率。
        3.2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微课以动态的视频,绚丽的图片,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耳目一新,更愿意学习,微课容量比较小,通常只有几分钟,短短几分钟微课视频中浓缩了生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将这些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复习,生物老师查看教案与课件也更加方便,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上线学习,非常适用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上。


        3.3有利于营造实验情境
        生物课堂离不开实验课,许多生物知识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感受现象与结果来辅助理解。但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实验不适合也无法进行大批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微课视频来进行有效弥补与补充,让学生在无法实验的情况下,不受时间、空间、外界影响,将提前录制的视频随时播放,随时参与到实验中去感受与学习,突破难点,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应用微课的方法与策略
        4.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是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情感体验,使其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利用微课具有较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笔者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并播放了人类滥砍滥伐树木、肆意捕杀珍稀动物的视频,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场景,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珍稀动物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并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如此,运用微课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
        4.2分层施教,难易结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从认知理解能力、水平、心理、接受度上都存在不同,导致教师无法采用传统模式下的整体灌输来实现全面性提升。结合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对学生生物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提前设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微课视频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动能性的提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可以使其在自我理解能力水平上,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点,并且有所提升。在实践教学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可大致进行内容难度划分,让学生根据自我能力来挑选匹配的微课学习,这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权与可提升空间,同时也有助于细化知识点。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新提供了可能。以微课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青睐和认可。具体来说,微课是一种微型授课视频,以多媒体为载体,以视频、音频为呈现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生动灵活等特征。将之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改变以往“灌输式”、机械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为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佳明.“微课”在乡镇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胡学英.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89.
[3]邵名果.例析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