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大部分家长从小对于学生的英语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现如今,英语教学已经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了,双语教学也成为了一种广为流行的时尚观念。可是反观教育成果却并不是那么理想,一方面由于教育的方式繁杂,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所以导致了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效率不佳。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引言:
诸如所有的语言教育的普遍规律一样,英语教学也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语言环境的熏陶的。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了一定量的词汇与素材积累,再加上适合的方式,学习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而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英语迁移和理解的要求不高,重点在于让学生识记一些常见的字词和常用的短语,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和培养,这样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初中教育。
一、情景教学法及其重要性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在小学教育阶段,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简化教育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也是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和理念。所谓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和借助一些工具,在学生熟知的或者是便于理解的情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一般的情景教学,都是在提前对于学习资料和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之下进行的。所以教学目标明显,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都是有明显的改善和显著的效果。
(二)实施情景教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从情景教育法的概念和效果来看,在小学六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现阶段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比较浅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对于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则是非常紧迫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整体的学习状态来看: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小学阶段以识记和积累为主,所以学习差距还不是特别明显。而初中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所以六年级阶段实施情景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带给学生的改变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不远的未来。
二、具体应用
(一)借助生活场景,加深理解记忆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养成阶段,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引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景例如:学校,社区,医院,餐厅,商场,游乐场等。比如在学习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 :ways to go to school 上学的方式时,老师可以提问大家平时都是怎样上学的,有的学生坐地铁,有的学生骑自行车,有的学生步行,老师可以接着问:大家知不知道这些话用英语怎么说呢?大家在上学的过程中都有没有遇到其他的事物呢,比如红绿灯,包子铺,扶老奶奶过马路等,老师可以接着问那你们知道怎样描述这些事吗?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提升阅读效率
英语与汉语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考试中的听力部分,有很多学生英语成绩整体来说都不错,但是在听力阅读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借助于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习全方位的掌握各种形式英语。网络教学工具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场景。比如在学习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how tall are you ? 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对应的视频内容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所对比对象,比如:小熊,鱼,衣服,等各种实物的真实体貌。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和同学相互比较自己的身高等,还可以根据此场景为学生设计一些适合锻炼学生听力的场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游戏化场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游戏化场景也是情景化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在游戏的过程中将学习的内容细化,让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游戏中,老师还可以将学习内容与游戏内容作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联系,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提前养成和适应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情景化教学对于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率,对于更高阶段的学习要求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本文还对情景教学的方式做了简单的探讨和举例分析,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育资源方面提出来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芳;;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蒋润昌;;浅谈中职学校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C];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