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王燕
[导读]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中小学音乐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各个感官的协同发展,体会到音乐内涵。所以,本文以中小学音乐为研究对象,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借此有效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中小学;音乐教学
1 多媒体技术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
1.1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开展是否科学有效,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中小学阶段中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依托课堂教学来展开,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通常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足,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给大家讲解乐理知识,还可以分享一些名人轶事或者进行音乐赏析。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2促进学生学习吸收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效率很低,这也是多媒体技术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传统的教师书本授课的形式,使得音乐相关知识仅仅片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中小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感受能力,会使他们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是出现偏差。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具体、可接触的形式来进行传递。大大弥补了传统授课形式所导致的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吸收。
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心理和生理发育的不健全,行为多受到好奇心驱使,对于有兴趣的事物的学习更为专注。可以说,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传统的课堂授课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课堂工作自然不好开展。新媒体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抓住中小学生的学习重点,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 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策略
2.1 加强设备保障,优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就是要有完备的多媒体设备,只有在完善设备的支撑下,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效进行下去。首先,在多媒体设备缺失的中小学要做到尽快引入多媒体设备到课堂中来,为开展多媒体教学做好硬件设施上的保障,促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其次,在那些已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要做到对多媒体设备及时的养护和更新,尤其是对于存在故障的多媒体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一定要避免出现有设备却无法使用的情况;最后,就是学校要鼓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多媒体教学有效的开展。

同时,学校还需要为教师开展多媒体信息设备使用的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2 通过微课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微课也被称为微型课堂,是一种依托于教学视频的先进性多媒体教学模式,一般可以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实效性,还应该将一定的关注力放在课前预习阶段的教学方面,要注重采取有效的课前教学指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高效预习。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声方法、咬字和吐字处理、识谱方法、听辨技巧等都是学生应该掌握好音乐学习技能。教师若是能够通过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这些方面的音乐技能,则可以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奠定基础,还可以避免学生在枯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慢慢丧失积极性。比如在《认识五线谱》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根据其中的教学重难点知识来制作微课件,然后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微课件的具体内容来展开有效的自主预习。这一微课件可以涵括五线谱的记谱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的引导下,初步掌握好五线谱每一线和每一间音符的具体名称。这节课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但是在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下,学生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记住这些音乐知识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的自主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增强其自主预习的积极性。
2.3 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音乐律动教学
        律动是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它可以让学生的肢体和音乐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来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来进行有节奏的律动,则可促使学生的智力发育,并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参与度。比如在《堆雪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幻灯片PPT软件来制作动态性的运行脚本,将音乐作品中涉及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挥起小铁锹”和“滚着雪球炮”等动作。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让肢体随着音乐进行律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能力,还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新时期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音乐是声音、情感与实践的艺术,对于中小阶段的学生来讲,如果一味地进行单纯语言的描述是十分枯燥的。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音乐审美出发,能够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以及情感。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态度,审美偏好,审美能力的差异。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并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积极的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的引领者,指路人。这样的教学课堂才是优化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初探[J]. 中华少年, 2019(13):132-132.
[2]王蓓蓓. 基于未来课堂开展小学音乐器乐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快乐的口风琴》一课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22):64-66.
[3]戈雨婷.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 中华少年, 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