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创新能力具有的最初动因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源自学生具有的个性思维,创新能力乃是构建在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长期使用以及长期实践这一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能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对学生具有的创新思维加以有效培养,不断发展其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对儿童创新思维加以有效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前言:在小学课程当中,数学属于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借助数学学习能够有效锻炼儿童逻辑思维。而且,在小学时期,儿童正处在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假设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特征对其实施正确引导以及培养,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进而对儿童思维能力加以有效培养,这对儿童后续学习以及发展有着很大意义。
一、设置相应的课堂情境
在小学时期,多数儿童都喜欢在故事当中获得领悟,并且喜欢在真实情感当中进行体会。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期间,应当对儿童具有的这个心理特征加以利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课堂情境,以此来对儿童创新思维加以培养,促使其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之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这一能力。在具体情境之中,儿童在面对问题之时,会进行主动思考,同时积极进行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情境当中,儿童可以接收到真实的信息,并且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之中进行积极思考以及探索。可见,借助情境能够对儿童创新能力战役有效培养。例如,儿童对于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十分熟悉,可以掌握有关知识,然而面对立方体以及正方体却感到力不从心。为让儿童形成立体图形概念,数学教师可设置相应情境,引导儿童亲自动手进行剪、裁、折活动,这样看上去乱哄哄的课堂情境,其实可以让儿童获得很多收获,帮助其对立体图形加以有效认识。实践证实,儿童具有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教师通过情境设置能够对儿童创新思维这一能力加以有效培养。
二、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数学课上,多数儿童都会受到定势思维较大影响,难以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在儿童潜意识当中,感觉已经对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加以掌握,在课后完成相应的作业即可。儿童长期存在此种心理意识,就会导致其思维变得模式化以及固定化,致使其解题思路变得越来越狭窄,缺少解题技巧以及新意。对于此种情况,数学教师需抓住时机对儿童进行实时点拨,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儿童站在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让儿童感到豁然开朗,特别是针对应用题。比如,针对“鸡兔同笼”这类问题存在多种解题方法,数学教师需及时点拨,积极引导儿童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儿童的解题技巧可以有一些新的突破,促使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三、借助数学游戏来激发儿童思维
对儿童创新思维加以培养,就是让儿童打破以往固定形式的思维模式,站在全新角度对问题进行发现以及思考。
例如,做游戏乃是儿童具有的天性,在数学教学期间,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以及枯燥,数学教师可借助数学游戏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并且调动儿童的数学思维。通过趣味化的数学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儿童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互动当中,并且在游戏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1-2]。比如,进行加减法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对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加运用,将儿童分成多个小组之后,轮流到台上进行游戏。当老鹰把小鸡捉到以后,小鸡便下台,之后再由下一名儿童充当小鸡这一角色。如果老鹰抓到小鸡,便给这一组增加一名儿童。在此期间,儿童可以对组内成员人数变化进行加减运算。这样一来,可以在游戏当中让儿童对加减运算的计算法则加以掌握,并且在游戏当中对其数学思维加以有效培养。
四、通过数形结合来培养儿童形象思维
数与形乃是数学当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对儿童形象思维这一能力加以有效培养,同时对培养儿童创新思维有较大帮助。比如,在进行三角形与多边形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对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加以运用,以此来让儿童对图形、边喝边、角和角、边角关系加以掌握。借助图形来实施教学,能够强化儿童记忆,并且对其形象思维这一能力加以有效培养。假设数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通过图形来实施教学,能够锻炼儿童类比、对比以及联想能力,并且促使其创新思维这一能力有效提升。
五、鼓励儿童大胆提出质疑
实际上,自主学习具有的重要特征便是对儿童学习期间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促使儿童在自学期间有所发现,提出质疑并且展开思考,儿童只有在提出质疑这一基础之上,才可真正进入到思考状态。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说,需要数学教师对儿童进行有效指导,把儿童当作主体展开教学,进而促使儿童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通过实践证实,儿童只有进行主动提问才能变成学习主体,并且形成创新意识。所以,在实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鼓励儿童大胆提出质疑。在此期间,数学教师需给予儿童足够信任,并且鼓励其进行积极探究,善于发现一些问题,敢于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能够培养儿童自学意识,促使其逐渐养成合作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进而对其创新思维加以有效培养[3]。
结论:综上可知,儿童的创新思维这一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逐渐养成。针对儿童而言,其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日后学习以及发展有所帮助。所以,课堂之上,数学教师需设置相应的课堂情境,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借助数学游戏来激发儿童思维,并且通过数形结合来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鼓励儿童大胆提出质疑,进而对儿童创新思维加以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静.让学生“插上”自由思维的“翅膀”——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57-58.
[2]涂惠兰.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9):19-20.
[3]朱韩英,朱海军.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9(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