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可以规避并减少停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电力能源。要想全面增强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协调各项工作,配备相应的网架设备,保证电源的充足性,为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 供电可靠性 评估
配网自动化建设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综合了多种现代自动化技术的优点。当前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GIS 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配网自动化利用这些技术合理布局配电网,并实时监测配网运行状态,降低电网的故障产生几率,提升供电可靠性。
1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1.1为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功能提供了便利
配电自动化可以全程监视配电系统的运行,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这主要是通过对配电网络中状态量和模拟量的收集,以及通过功率、电压、电流等数据而实现的。由于可以对配电系统的运行进行适时的监控,因此,当出现问题时,可通过远程控制配电系统,即对变压器的分接头进行调节,或是对合闸或跳闸进行开关,便可完成保护动作,这样既保护电路,又提高了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1.2可以模拟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电网负荷的估算和有功无功的潮流计算以及倒闸操作和事故的模拟就能达到模拟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目标。可以模拟配电网运行状态,能够分析出配电网的实际情况,以及预测出进一步的发展情况,这样就可以针对其现实情况,编制出合理的遥控操作的指令,现场的操作人员结合这些指令,完成其操作任务,就可以完成倒闸操作的计划,并及时通知有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使用户对于这些情况有所准备,降低断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配电自动化还能根据电网的负荷量,安排入网关口的电量,这样就能够降低用电损耗,从而降低购电成本,并且还能保证供电的质量。
2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配电网的发展是根据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规模、客户用电负荷急速增加以及供电可靠性的推进而必须发展的,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电力分配互不相容,导致了配电网的结构与之互斥,是配电网的发展及规划无法适应城市的需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致使电网负荷持续增加,电力配套建设不能及时改进,线路长,而输电线半径却很小,因此,出现了电能无法正常的输送出去,造成电网超负荷现象而导致停电事故发生。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配电网电源点和电能输出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出线通道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建设,致使各城市采用地下电缆时,却遭到建设施工的阻拦,而利用架空导线环境时却由于条件有限而终止。由于电力公司针对配电网的投资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供电事故频繁发生,常常因为一点故障而引发大面积停电现象,进而使得供电可靠性因素增大。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为使用现代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自动化建设,以适应现代时代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3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所谓供电可靠性主要是指电力公司直接为用电客户提供电能和电能配电网的分配以及对客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而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故障停电和非故障供电。而单从故障停电而引起的因素:①线路故障和设备故障;当电力系统的输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会发生不同类型且不可预测的故障,就会引起电网无法正常供电。
②电网构架不正当,技术水平落后;由于我国配电网网架构造十分欠缺,导线截面积小,供电半径而大,供电可靠性差,常常引起大面积停电③线路管理系统不佳,作业人员维护不到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须有待发展,提高电力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以及素质教育的提高。④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落后,电网数据采集技术落后。
4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技术管理评估
4.1科学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离不开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在这一科学、合理的状态检修模式之下,可以借助于诸如:红外测温技术来对电气重负荷线路进行检测,可以重点针对关键线路连接点及关键设备进行监测,在实时的监控状态下,可以用自动化数据为依据和参考,及时加以处置。
4.2推进智能电网改造,保障配電系统可靠性评估
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还要与电网运行相联接,必须对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优化和调整,用智能化的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优化分配,实现电力负荷与电力使用的协同与统一,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效用。
4.3更新换代配电系统装置,强化可靠性评估效果
伴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迅速推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旧产能电力设备和装置被逐步淘汰,更新了新型的、智能的、稳定的设备及装置,如真空开关替代了原有的10KV出线开关;分段的线路开关替代了总线路开关、配电系统中新增了双回路线路、淘汰并更新无保护装置的分接箱和对接箱等,这些更新的设备与装置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对故障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同时,随着网络智能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控与预警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智能网络监测之下,可以及时调整和变更其运行状态,还可以实现对不同负荷的转移,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停电检修损失,强化了可靠性评估效果。
4.4合理应用配电网络自动化管理方式
故障管理中心与配电网络维修部门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效率是检查供电可靠性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电力企业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配网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水平,并通过相关的设备,对配电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进行精准的定位、有效的检测以及快速的网络重建,恢复供电,从而提高配电网络自动化的管理水平。
5结语
电力系统的配电网络是分配和使用电能的终端环节,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关乎到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电力企业正常运行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指标。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的次数,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华敬.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40-41.
[2]叶家雄.提高配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措施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165-166.
[3]刘伟光.浅谈提高配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