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290119890304XXXX)
摘要:社会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各个行业的自动化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在我国生产行业方面的转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品质获得了提升。传感器技术在当前时代已经逐渐成为控制装置当中的核心系统,在我国现代机电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基于此,以下对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运用
引言
传感器技术属于新型智能感应技术,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机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传感器技术凭借自身较快的信号感知、信号转换传输以及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得以应用,能够更好地来把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1传感器技术概述
传感器是一种将感受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可远距离传播信号的检测装置,转化成果可以是电信号,也可以是其他人们需要的信号形式。传感器获取信号主要依靠物理、化学、生物效应,传递信号则主要依靠通信技术。传感器对于信号的转化能力使其被社会生产多个方面接受和应用,尤其在电气领域中得到了重点应用。传感器的发明和使用是新技术革命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传感器技术也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将物理世界与计算机世界连接在一起的重要技术,对电气技术领域、航天技术领域、医疗技术领域、机械自动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见的传感器有很多种类,根据设计方式可分为控制型传感器和转换型传感器,根据传感参量可分为流体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承担起相当于人类“视觉”、“味觉”、“触觉”的责任,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传感器的使用需要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足系统需求。
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分析,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进行明确。所谓机电一体化主要就是科学技术与机械工程结合的机械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具备创新意义的新兴学科,机电一体化不仅仅包括着电子信息技术,还具备数据应用功能,能够为机械工程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也成为了提升机械工程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的实践价值较为明显,通过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的相互融合,能实现对机械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软件控制机械,这一技术也适合在医学等领域中进行应用。以上所述,基本就是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3当前阶段传感器技术的具体应用状况
在机电自动化中,传感器技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该技术系统的有效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机械实施自动调节来实现的,并以此来使其所具备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而传感器技术的实际运用水平,将直接对其在功能方面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传感器水平比较高的时候,传感器系统与机电自动化在功能方面也会随之增高。在科学技术的推进下,传感器的种类不断增多,同时在使用功能方面也愈加齐全,并且当前阶段是具有广泛市场的。当前在国内各个领域当中都广泛地使用了传感器技术,比如航天、冶金、化工、医疗等众多领域。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传感器技术也随之实施了革新,并实现了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传感器技术在实现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在生产领域中的重大变革,可以说是其实现的重要基础,并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为其提供了相关的数据信息。
4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4.1机械加工领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机械加工领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主要战场之一,也是传感器技术常见的应用方式之一。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传感器的主要检测对象是切割元件的位移、偏转、转速等物理方面的数据参数,目的在于通过检测这些有关元件切割准确率的参数变化,确定机械加工的准确性,确定机械加工的有效性,并由传感器将相关参数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控制中心计算机上,以便技术人员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遥控,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传感器与遥控设备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4.2环境检测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机电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其安全性和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受到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将会给机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带来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故障问题的发生。然而将传感器技术积极的应用于机电自动化系统当中,则能够密切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并识别异常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及时地将该信息反馈到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并科学合理的调整机电自动化系统。不仅如此,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当中,不仅成本非常低、操作便利、测量精度较高,而且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远离危险的一线现场环境来进行远程实时测量。除此之外,借助传感器技术监测环境,在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之后,能够及时地启动相应的保护装置,避免系统出现更大的故障问题,降低所带来的损失,促进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4.3传感器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中提高适应性能
机械行业是发挥传感器技术优势的主要根据地,其对汽车行业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断发展的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将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中主要有两方面优势:(1)抗干扰性强。调查发现,传感器普遍安装于汽车发动机舱中,其原因在于汽车发动机在启动中常常产生较高温度与压力,但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在其中后,能够有效抵抗其压力与温度的骤升,进而避免在路面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出现较大的振荡。(2)适应性强。在实际的驾车过程中,恶劣的户外环境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因此,传感器在汽车的使用中必须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使用能力。因此,传感器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中提高适应性能与抗干扰能力。
4.4机器人技术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机器人技术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属于智能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传感器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获取,并将其转化成为所需要的格式,最终达到优化信息、数据输出的目的。与此同时,传感器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控制机器人,在应用传感器技术的时候,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能够精准识别异常数据,降低机器人系统故障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通过应用传感器技术,密切掌握机器的运行状态,并将运行数据及时传输到调度中心,然后调整数据信息,不断完善机器人技术的感知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借助相关指令完成各项活动。
结束语
在未来发展中,人们对传感器技术的稳定性、有效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传感器集成化将是科研创新的重点。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敏感的材料可以大量减少传输时的能源消耗,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持续的检测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传感器技术的方法[J].中国高新科技,2019(24):69-71.
[2]何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77.
[3]邱启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20):176.
[4]陈江浩.浅谈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7):180.
[5]杜元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