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主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话题和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旨在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前言:语文课程具有着较强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上,这些改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旧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不足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全新要求,这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键所在,但目前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养,这使阅读教学的模式固化,学生难以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情感与品德方面的培养,这让学生无法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阻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阅读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关键[2]。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未能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的展开互动,这样的阅读教学自然死板,课堂气氛就不够活跃,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没有顾及到所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较少,这让阅读课堂成了少数人的舞台,从而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的生活性不足
生活化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生活性不足,他们还采用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没能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对阅读教学加以创新,这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灌输,不能很好的理解语文的实际价值,最终造成他们阅读兴趣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情感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质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表现[3]。为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需要对教材中的情感和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并适合的引导方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学感知能力。另外,不同文章当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德育因素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做到因文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阅读文章,更好的感受来自父母的爱。教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导入新知,渗透情感和德育教育“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呢?”生答:“是”师说:“哪位同学能够用一句话来说出受到表扬时内心的感受呢?”“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受到批评时内心的想法呢?”通过这样以启发为主的提问方式,学生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是出自对我们的爱,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实现了德育教育。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强阅读教学互动性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新课标明确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习过程,增强阅读教学的互动性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学习效率和效益。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课本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以课本剧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以任务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应该让各个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出自己所以表演内容,并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来确定自行设计剧本和台词,然后,彩排以后在班级内进行汇报表演,并最终选出前三名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显著地提升阅读教学的互动性,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又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表现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选择生活素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往往都停留在表层,教师只有将阅读教学和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文的实际价值。为此,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添加丰富的生活元素,以此开拓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可以深刻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生活化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描述及讲解,朴实无华表达方式更适合小学生,另外,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此来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并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当中的威尼斯,以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的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阅读教学添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因素,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54.
[2]贾双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4.
[3]曾江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