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虽然是一门文科课程,但是其中也饱含着思想的光辉,作业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巩固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纵观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教学,作业形式普遍比较的简单,缺乏实践型的练习。
关键词:存在问题 成因分析 解决策略
语文作业巩固教学知识以及提高 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国的大多数小学教学当中,作业的设计形式非常的单一,除了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阅读之外就是书面的作业,而一些具有探索性的练习缺少之又少,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部提出“减负”。在实施“减负”之后,小学的作业依然太多,作业类型还是一层不变的。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缺乏思考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业强调知识的巩固,作业机械、单调、封闭,多为抄袭。
重复性的机械作业对知识的巩固没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写得越多反而会有犯错误越多的可能,会害怕做作业,从而不会对家庭作业感兴趣。多数儿童知识面窄,见识少,口头表达能力差。语文教材中很少有口语交际课和实践课,更不用说这样的任务了。由于过去试卷上没有这样的题目,教师也只关心传统型的作业。在这个循环中,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除了阅读课文、阅读文字外,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技能,就需要教师更注重课本之外的知识而不是课本之内的阅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注重背课本,抄生词,抄课文,课后练习等环节。学生很难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为了省事追求所有作业的统一性,缺乏层次性。教师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布置出恰当的作业,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语文作业没有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平常的作业都是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为了提高效果,教师往往只是一味的加大作业量,既繁重又费时。学生不能及时的对知识进行消化,只关注作业的结果,不关心知识的理解过程。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主要是思想影响,在招生考试的制约下,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好坏取决于学生的成绩。许多事情都与考试的结果有关。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只能以考试为目的设计练习题,把家庭作业作为应对考试的手段,无法提供更高水平的作业。除此之外,存在家长忙于生活,导致对孩子的学习缺乏重视的情况,许多需要家长参与的家庭作业无法完成。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首先,家庭作业的观念应该更新。要转变视学生为考试机器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传播丰富的知识、高尚的理想和情感,以饱满的胸怀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认真审视作业设计,探索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和合理性,强调过程和实践性,认识到小学生做作业的能力不同,注重创新和形式的趣味,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其次,管理应该是独立的。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特殊性。建议每个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客观需要,主动提出课题。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业的布置不局限于课本,不仅是书面作业的唯一形式,而且是课本题材的延伸和扩展。操作概念应以化学部门之间的界限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作业。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融合部编教材每单元安排的阅读专栏中的内容,例如《和大人一起读》课后的《资料袋》,配发的《课外阅读》、《古诗名篇》等书籍。
再次,改变作业评估的形式。科学正确地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新课程还提倡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家庭作业评价正逐步由个体评价向多元互动评价演进。从教师的一般评价到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参与和教师的一般评价。对家庭任务的评价更注重于结果。多注意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态度和习惯。评价方法也应多样化。
最后,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途径,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比,网络平台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的阅读平台和途径。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与中学教师和大学生相比,小学的压力相对较小,使得小学的课外时间更加充裕。充分、适当地利用这一充裕的课外时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生课外阅读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形式的辅助安排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体验到网络平台与阅读相结合的乐趣,其阅读的欲望能得到强烈的激发,阅读兴趣对于未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触及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是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将传统阅读与互联网平台联系起来。教师一定要具有指引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意识,例如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推荐不同的课外阅读读物,使得学生可以产生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有正确的导向,帮助学生在充实知识储备的同时拓宽学习视野,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的图片来制作ppt辅助教学,通过精美的图片来为学生展现古诗的意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古诗意境的把握能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其自身的情感也是一种升华。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意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中,也可以加入这种模式,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的PPT,让学生带回家中进行阅读。
总之,作业设计要突出因材施教的实践性,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国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42.
[2]黄兴华.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06.
[3]王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朱丽萍.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