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月2期   作者:黄胜平
[导读] 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摘要】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科学实验教学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以实验检验真知、解释世界的意识,还能鼓励小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思维。然而,在当今教学工作中,不少学校的科学实验还存在着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未能收到应有的实验效果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一线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科学实验科目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规范;有效性
一、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培养学生科学全面的认知能力,反对老师片面化、“填鸭式”的教学。科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它强调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并且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领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去。科学实验教学一方面从要求生活出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以科学严谨的思维去思考,面对问题大胆提出假设,认真总结归类生活带给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聚焦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经过认真思考后总结所有影响此实验的因素,大胆推理,小心验证,科学应用试验方法设计严谨精确的实验流程,要求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亲身参加到实验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科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校面临实验仪器的严重短缺、小学学生贪玩性强等困境,未能将科学实验完整全面的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或者在实验中收获很小效率低下,偏离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初衷,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对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探讨,提升科学实验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科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科学实验教学要求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由于小学生思考方式尚未成熟,科学理论知识薄弱,因此老师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出并教育改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方法和思考方式,督促学生一丝不苟的完成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水平高低不一,不少教师还在坚持老方法,灌溉式教学的传统[1],加之学校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匮乏、小学生注意力差且活泼好动等原因,我国的科学实验开展工作还存在很大困难,具体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实验教材落伍,没有与学生生活挂钩
        目前很多地区的实验教材陈旧,实验场景也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同现实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联想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降低,难以让学生凝聚注意力,这制约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脱离了时代脉搏,缺乏新颖性。
2、科学实验教学流于表面,不注重实验过程
        科学实验教学的健康良好开展,离不开老师的建议和引领,不过目前不少老师只注重文化课或者为追赶学习进度,留给科学实验的课时很少,没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探讨时间,学生只是作为接受者或者旁观者接受老师的讲解,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参与感,造成实验印象不深,思考深度不够,对学习感悟不强。
3、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不规范,学习效果欠佳
        在现实的实验课堂中,小学生往往在实验开展的前期兴致高昂,学习积极性高,但是在学习后期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大幅降低,不能再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思考,同时还会破坏课堂秩序,大声吵闹,干扰全班学生的学习,让整个课堂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2]。

这种混乱的课堂不仅不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验讲解,还会造成其他学生听课效果下降,严重破坏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此外,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在看到新奇的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的时候,往往在未经老师允许或者不明晰实验操作规范的时候就肆意触碰仪器,这将造成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效率低下,为学生未来的实验学习留下巨大的隐患。
4、学生学习效果不均衡,部分学生参与性低
        由于学生数量多,老师的数量相对较少,老师很难同时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们多以小组的形式结伴学习[3],但是小组内的学生往往缺乏合作,多是学习兴趣的学生在一丝不苟的实验而部分主动性欠佳的学生则趁机偷懒,没有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收获很多,而部分学生基本没有收获,整体的学习效果呈现高低不平的趋势。
三、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用有趣场景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我们需要设立一个有趣的场景,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在探讨“为什么气球充气后会向天上飞”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将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妈妈给小蓝买了几只气球,小蓝非常喜欢这些气球,但是在她吹好气球之后她发现松手后气球一个劲的往天上飞去,亏得妈妈给她抓住了,在妈妈归还给她的时候给她提出了为什么气球充气后会向天上飞的问题。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场景而不是干巴巴的直接提出问题会让孩子主动去思考,同时还提出了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为下一步实验开展做好准备。
2、规范教室秩序和行为,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强调课堂纪律,把注意事项要认真严肃的告诉学生,一旦学生违反相应规定,要严肃批评教育,特别是针对乱碰乱放实验材料和仪器的行为要严格对待,教育并告知这样行为的错误性和严重性,督促学生改正错误。这样学生们在一开始就会自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实验讲解工作,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益处。
3、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实验开展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的是做好一个引路人而不是一味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尤其是在实验学习中,老师在教学中需要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绝不可以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在实验开展之前老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保证实验有条不紊的开展。老师更多需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角度的回答和见解,比如在探讨“食盐融化”的实验中,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食盐融化到了水中,而是去询问学生,食盐到底去了哪里?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一味等老师讲解,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并指出其中的缺陷,让学生自己去改进,这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会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更加深刻,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
        此外老师要注意对每个学生都要认真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指导,不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存疑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告诉他们多问多想才能提高科学素质,对于那些生性腼腆害羞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并且在回答后大加褒扬,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也有无穷的好处。
【结论】经过以上探讨,保证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在小学低年级顺利有条理的开展不仅需要老师做好教学规划,设立趣味场景还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学生疑问注重讲解,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推动每个学生积极全面的开展实验学习。通过采取以上科学实验教学策略,必将提高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公成.浅析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9-20.
[2]刘洪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78.
[3]陈文琳.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J].才智,2019(0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