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方法及问题研究 杨君子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杨君子
[导读] 摘要:变电站的二次继电保护装置设计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多样,还要根据变电站的运转优化二次继电保护装置,按照科学的配置类型与原则进行保护装置配置,从而有效的满足变电站的电力传输需要,达到电力安全输送目标。
        (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变电站的二次继电保护装置设计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多样,还要根据变电站的运转优化二次继电保护装置,按照科学的配置类型与原则进行保护装置配置,从而有效的满足变电站的电力传输需要,达到电力安全输送目标。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方法
        引言
        在变电站设计中,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是重要一环,由于多种因素会导致二次继电保护会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
        一、二次继电保护的依据原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微小型继电保护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电力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不同厂家不同保护装置的输入和输出、端子、报告以及定值等都不统一,也不规范,在使用时出现很多问题,同时给继电保护的运行和使用、维修和管理方面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国家电网调度中心编制了两个针对继电保护的企业标准,即国家电网线路保护方法规范和继电保护以及二次继电检验规范。二次继电保护装置是在准许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上进行操作的,以编制的两个标准为依据。二次典型设计中对继电保护的配置坚持的原则、技术需求和组屏设计方案等与这两个标准是一致的,同时二者各有不同和侧重点。
        二、二次继电保护装置设计的问题
        (一)零序电流问题
        提高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系统中应用的有效性,应当科学合理采用适合的装置类型,确保装置能够符合电力运转的需要,发挥专门装置的电力传输控制需要。零序电流是二次继保护装置配置中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在装置配置的过程中应当对零序电流装置进行专门的分析,做到借助电流保护定时比较器进行专门的控制比较。当前零序电流控制的有效性不足,电流装置传输过程中没能将系统运行实现初始化,对零序电流故障的诊断判断不足,尤其不能对110kV电压传输的稳定性进行控制。
        (二)母线电压
        母线电压控制与切换是变电站电力传输控制的关键环节,在母线电压问题控制时应当对母线接线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母线接线整体协调的目标。有些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在设计过程中没能考虑整体控制效果,对运行母线电压接线控制处理不当,例如,母线接线控制装置设计时存在失误因素,母线电压切换装置设计不足,没能实现母线接线分流,不能采用科学的实验方式验证整体保护控制效果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母线接线控制的有效性,不利于达到优化控制目标。
        (三)后台系统
        变电站的后台管控系统是保证发挥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发挥作用的重要监控措施。变电站的后台系统对整个变电站运行效率的监督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后台监控设备的运转要求也较高,目前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与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协调性不足,没能基于后台系统实现与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配合,不利于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通常一些继电器应当设置两路输入电源,并将其作为变电站直流电源,这样才能保证出现故障时保证有效切换电源,为后续监控工作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
        四、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措施
        (一)二次机电设备选型问题分析
        应进行零序的保护处理,根据变电站的工作情况,在二次设备运行中利用零序保护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单向接地故障的切断处理,属于线路合理的保护措施。

母线电压切断方面,二次母线电压以及相关的直流电源会达到二次切换的目的,应利用母线侧隔离电闸,但在操作中如果隔刀闸发生了严重的接触不良问题,将会诱发保护错误操作的问题,对于此类状况,应正确更换继电保护装置,将其改变成为双位置类型的继电器设备。对于变电站的后台系统而言,其包括监控系统部分,处于持续运行状态,为了确保其可持续、稳定运行,应提升主机的运作性能,保证监控系统的操作符合要求。与此同时,在选择逆变器时,需要将容量设定在500~1000V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监控系统电源接触不良问题的发生,使得监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提升工作效果。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相关的组屏措施
        对于母线保护以及断路器,失灵保护工作较为重要,应当根据失灵保护的具体特点,筛选最佳设计措施。在基础配置方面应重点关注母线保护情况,如果发现有双套失灵的隐患,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二次继电保护的设计,完善双套失灵的保护功能,优化整体设计体系。根据具体工作要求,在合理设置相关的双套保护系统之后,应正确进行保护的调整,选择启动模式,实现失灵保护工作目的。对于主变单元而言,母线保护中应正确分析由于变压器设备故障或系统母线故障所诱发的断路器失灵问题,通过正确的保护方式,达到延时目的以及识别目的,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三)保护以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
        在保护以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过程中,建设管理方面的子站系统按照此类系统的设计标准完成二次设计工作任务,更好地进行保护处理。在此工作中,可以利用嵌入类型的装置建设设备系统,提升稳定性,增强保护工作效果,在分析故障问题与识别具体情况之后,完成调度工作,提升二次继电保护工作的水平,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有效落实。应全方位地预防接线接触不良问题的发生,避免事故对电压切换箱的不良影响。要求在进行二次设计的工作中,结合原来的双重保护特点,将单输作为主要的保护方法,确保更好地提升单一线路的故障切换效率,提升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优化工作模式以及机制,完成目前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二次继电保护设计工作合理实施,应总结经验,遵循科学化的原则,统一标准,积极完成目前的工作任务,提升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效果,优化设计模式、机制,在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效果的情况下,促进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各方面设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五、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的注意事项
        设计变压器保护模式,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变电站的重要性, 利用二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式开展工作, 正确地对变压器的保护模式进行设计, 遵循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在变压器方面, 通常情况下会利用三项三卷类型的模式开展工作, 此类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应用规范, 设置差动保护或瓦斯保护装置,形成保护体系, 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稳定性。 与此同时, 还需重视高压侧的保护措施应用, 例如间隙类型的保护方式,使用此类综合保护方法能够促进实现压器内部故障的正确检测, 且母线与相邻设备接地的相关故障都能得到合理检测,有利于形成变压器与相关重要设备的保护模式, 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创建现代化的工作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根据当前二次继电保护特点以及标准,创建专业化的工作模式,形成专业化的设计模式,提升继电保护工作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继电保护工作作用,提高整体的二次继电保护工作效果,获取技术方面的优势,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盛敏,汪楚锟.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方法及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135-136.
        [2]钱美芳.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方法及问题研究[J].通讯世界(3期):138-139.
        [3]杨园秀.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方法及问题研究[J].环球市场,2017,000(002):P.135-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