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学,是我国自对中小学生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来的一大重要教学内容。从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来看,其期望目标紧贴“全面发展”这一核心要素。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无疑面临着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提出关于小学生居家锻炼的相关措施,目的是做好居家锻炼的工作,倡导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居家锻炼;小学生;核心素养
防疫宅家期间,学生减少室外活动,做好自我防护。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居家期间的学习生活作息安排,不仅要注意用眼卫生,同时要坚持室内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明确要求 科学规划
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居家锻炼的环境切换,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把握好活动锻炼的节奏和速度,让学生真正地将所传授的动作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得到个性化发展。一方面,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视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展情况而定。过高的运动量会让小学生身体无法接受,反而抑制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过低的运动量则达不到运动目的。另一方面,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也不得不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更是需要顾及趣味性这一因素。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基于居家锻炼的体育教学要在学生本来就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拓宽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方面,创新各种游戏、活动的形式,将趣味、创造、竞争和沟通结合起来。
二、寻找差异 量身定做
开展线上教学,对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无疑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居家也能积极锻炼,首先就是要了解小学生在家锻炼和在体育课上锻炼的不同之处。
(一)运动场地不同
对比在校体育教学,小学生在家的锻炼受场地限制的影响因素很大。这就直接导致其能选择进行的体育项目较少。诸如田径等一些需要大型场地的体育运动,就不能在家进行了。而学校体育教学由于是在占地面积大的操场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能选择的项目就很多了。一般来说,在选择上,学校体育比居家锻炼更有优势。学校体育教学也因其场地大而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在自由活动环节,由于学生活动区域零散,而教师人数有限,遇到突发情况可能无法及时赶去处理。反观居家锻炼,学生遇到状况家长则可以及时处理。
(二)训练侧重点不同
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注重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还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勇敢、自信和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所以每一次的体育教学,都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将核心素养达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而在学生居家锻炼的时候,很多陪同的家长并未受过专业培训,且陪同孩子锻炼的目的大多为完成学校的任务和密切亲子关系。所以在核心素养这方便并不能做到太重视。
不过,在居家锻炼中,家长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孩子在校体育锻炼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帮孩子制定运动计划,同时在陪伴中也能舒缓孩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这点是要同时面对许多孩子的体育教师难以做到的。
一、学生居家锻炼的注意事项
学生居家锻炼和在校体育课程各有千秋。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居家进行适当锻炼既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免疫力,又能在未来进行在校体育课程的运动时,不会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而造成肌肉和谷歌的损伤。以下对于家庭锻炼有几点建议:
(一)项目选择要依据学生喜好和实际情况
小学体育培养的目标之一包括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所以居家锻炼是也不能忘记这一目标。同时,在运动项目选择是也要注意周围环境,发出的声响尽量要小,不要干扰到其他邻居。除此之外,有些项目可能需要特定的道具。遇到在疫情期间不方便购买或者器材本身价格太贵的情况,可进行替代。
当然,有些有条件的家庭会配备一些体感游戏,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展开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场地和人员参与的活动。既能保证锻炼效果,又避免传染的风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注重孩子精神层面的教导
居家锻炼过程中不能达到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等其他精神领域的提高。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引导扶持。一方面,家长的运动观念要正确,不能仅仅当做是一项体罚措施,那样会加剧学生的厌烦心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运动中不标准的动作,家长应予以悉心指导,不应过分责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构建其核心素养的框架,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身心健康是检验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要让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这也是抵抗疾病的原动力。我们潜移默化,让学生从小把对健康理念的抽象认识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在全民健身工作和疫情抗击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晨阳,邢丹丹.家庭体育氛围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96-98.
[2]梁秀珍.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研究[J].学周刊,2020(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