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张婷
[导读]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研究,从律动意识的培养、律动欣赏的培养、律动展示的培养、律动创作的培养方法四个环节梳理教学活动和总结教学活动经验。
       摘要: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研究,从律动意识的培养、律动欣赏的培养、律动展示的培养、律动创作的培养方法四个环节梳理教学活动和总结教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音乐律动、意识、欣赏、展示、创作
       
        韵律是音乐的灵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把音乐的灵魂教给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享受音乐带来愉悦。对于我们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有着怎么样的挑战?在教学中有什么方法可以高效的落实课堂教学活动?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展了系列教学实践工作,现在把有关教学活动梳理总结如下:
一、律动意识感受的培养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从小培养有韵律的意识。律动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的特点、各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等。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我通过体验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之美,体验韵律带来的气息、情绪、起伏、高低等变化。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年龄段特点,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律动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低年级我主要采用欣赏与讲授并举,通过感受音乐律动,进而模仿动作、模仿声音、模拟任务等表演形式,让学生理解韵律变化,系统学习韵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中高年级的课程主要是欣赏与感受、讲授等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同时韵律具有一定特色和普遍性,通过音乐作品对比式教学,引导中让每个学生体验式感受律动的变化,带动学生对音乐理解,产生自身学习的变化。随着律动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
二、律动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以声音传递为主,声音中的韵律变化,产生独特的音律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绪和理想,在聆听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悲伤、喜悦和平静。学生对音乐律动理解、欣赏的能力、韵律的应用直接影响着对音乐的学习。小学音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候经常忽视律动欣赏能力一些小环节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我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孩子对音乐律动的学习是有着自然的天赋,低年级的孩子们收听到音乐后,肢体会不经意的随着律动节奏不停的摇摆着,不由自主的随着律动变化,产生自我的韵律动作和声调变化、表情变化、心情变化。

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韵律的感受和共鸣相对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努力的提升,孩子们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选择,包括随着环境、情绪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音乐律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在高年级课堂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让小组讨论、模仿练习、分享心得等学习方法,让孩子们以音乐律动欣赏的问题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我发现通过不断加强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透彻,同时孩子们在音乐应用中会更加合理。
三、律动展示能力的培养
        小学的律动教学过程中,展示也是培养学生对律动学习过程、成果检验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会了分析、比较、收集、交流等学习方式。音乐学习是孩子们不断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那么音乐学习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还需要我们为孩子搭建展示平台,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展示来检验知识落实情况。我通过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来实施有关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实际中,通常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然后利用动作与鼓声做游戏展示,音乐作品中设计好律动变化,采用普遍性的韵律与特殊韵律等的教学对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轻松和愉悦的游戏展示。通过动作与律动变化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发展。在高年级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声、势的练习,让我们的学生在合奏、伴奏、即兴等展示形式,不断练习展示音乐作品律动变化。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律动的展示学习,使我们学生一脑多样,丰富学生的学习乐趣。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课堂上孩子们收获展示成功的体验,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生活上收获同学鼓励的友谊等。从而让我们的音乐教学真正落实育人的功效,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阳光的成长过程。
四、律动创作的培养
        在律动教学过程中,我在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性思维、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我主要通过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方法。在低年级课堂中,我通过不断的片段教学,让学生模仿律动开展展示和创作活动。在高年级课堂中,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展示模仿的体验到模仿创作的展示活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模仿和创作能力,促进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应用知识,让我们音乐课堂充满愉悦的成长方式。
        韵律的变化,让我们体验音乐创作的不同表达方式;韵律的变化,让我们感受音乐创作的不同情绪;律动的变化,让我们分享音乐创作的喜怒哀乐。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性,我们在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现结合。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不同韵律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用音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阳光、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宇.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 音乐时空(07):159.
【2】张荣先.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4):240-241.
【3】刘玮.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J]. 中华少年, 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