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劳动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市级课题《疫情期间小学线上教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为背景,整合线上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紧抓课程这条主要渠道,使学生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美术课程;劳动教育;整合应用;实践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劳动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艺术。艺术总是带有很崇高的理想色彩,而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艺术源于生活,从万物造化中,体现生活美。从国外的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到国内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博物院,通过时间的沉淀留下了艺术美;再看现在城市建设的美,现代建筑的美,到现在我们身边校园的美、教室的美。这些通过劳动技术取得的成就,都体现了创造性劳动技术的高超与永恒,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此看来,美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本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生宅家进行居家学习生活,单一的劳动教育课程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劳动为主题,突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宅家在线劳动教育课程。
一、搭建平台,研究疫情期间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方式
(一)充分运用网络进行课题研究
我们积极建立QQ艺术群、微信艺术群;在三顾云平台建立教研圈子,发表课例图片等信息,进行讨论和资料收集。根据美术课的学科特点,深入教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来初步开展课程教学:
1.从艺术欣赏课中来感受劳动创造美
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这是通过人们劳动创造出来的自然美;精美的雕塑,这是艺术美。可见美无不由劳动所创造。优秀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画面,而且它蕴含着先进的观点和对生活的认识,能使欣赏者从中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
教材中提供的欣赏内容如《别致的小花瓶》《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古塔印象》等,都是体现劳动所创造的美。我们以《古塔印象》为例,教材上提供了多幅塔的照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特点,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都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筑成,凝聚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通过对祖国各地名胜古塔图片的欣赏,初涉建筑艺术领域,了解古塔的基本造型特征;通过网上查找收集资料,掌握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体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表达能力。
2.从绘画课中来表现劳动创造美
绘画艺术是劳动美的体现,绘画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的体现。如教材中的《日记画》、《我们的社区》、及自创内容的儿童画《洗衣机》,要求学生用画笔记录城市的变化,感受社区环境的优美,展现时代文明,或者表现自我劳动的喜悦情感。如在教学《洗衣机》一课过程中,就从师生谈话开始,先让学生看视频猜谜语知道今天要画的是洗衣机。接着讲一讲它的发明给生活带来的好处,然后请学生观察家里洗衣机的样子,回忆平家人洗衣服的场景,想想怎么操作、当时的心情怎样,然后画下洗衣机,并增添上装饰和背景。通过课堂学习后,让学生交流父母在家里的辛苦,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美术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对劳动创造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再现劳动的场景,还应该让学生亲生体验劳动创造美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学生参与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劳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从手工制作课中来体验劳动创造美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如《威武的盾牌》这一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热情。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盾牌的外形和图案特点,知道盾牌在古代和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用途,学会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制作,感受威武的含义并做出自己心中威武的盾牌。疫情期间在教学中还鼓励学生利用居家材料进行改造,通过自己的寻找、创作、实践来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美术也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体验和创造美。如疫情期间的自主命题画《我知道的快递》,需要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观察和记录购物网站上的物流信息,和父母做好防护措施去取一次快递等。这样的调研使学生对艺术的命题项目越来越感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如《变垃圾为宝》一课我们就可以将课堂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感受环卫工人的艰辛,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学习《娇艳的花》后,可以结合教师节号召学生送自制贺卡向教师表示祝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思想品德,更让学生懂得最好的礼物只有通过自己的亲手劳动才是最珍贵的。
(二)师生之间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互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时多运用QQ班级群进行微课+语音指导+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内容更加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了解本堂课要完成的内容。疫情期间美术作品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个人单线传跟老师交流,也可将作品上传到班级相册,还可以利用三顾云平台建立教研圈子,便于我们图片等信息资料收集。
二、内容架构,开展疫情期间线上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框架不追求大而全的内容体系。所有的项目
都是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网络探讨产生的,来源于生活,可行性较强。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分为劳动工具设计、劳动职业人物(场景)、劳动艺术创新、劳动工艺设计、劳动安全场景五大模块,着力培养学生居家取材使用、心理弹性、知识迁移、目标设定、防护应变的能力。
三、项目推进,实施疫情期间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指向学习本质的学习方式,通过做项目,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育多方面的能力,以实现项目的最大价值。我们将项目化学习的机制引入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线上劳动教育领域进行划分,按照宅家劳动项目分为了生活细节型、家庭服务型、公益志愿型、文化感知型、职场体验型五大类。通过具体的课例为支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育多方面的能力。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我们以劳动为主题,突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宅家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从美术作品创作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热爱劳动、喜欢艺术创造以及社会责任感。也通过与家人共同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加强亲人间的亲密关系。建立新型线上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最终使学生具备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江.劳动创造美——略谈美术教育与劳技教育整合[期刊论文]-《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4(10)
2.王黎宏.劳技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的实践探索.《江西教育》2017(000),027
3.鲁红丽.小学美术教育与劳技教育的整合.《商情》2019(000),021
4.张清妍.整合劳技元素优化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