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李金艳
[导读] 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如:学习过程多元评价、美术作业多元评价。
        【摘 要】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如:学习过程多元评价、美术作业多元评价。评价宜以模糊为主、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美术学习过程;美术作业;模糊;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中,所谓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画的“像”则是好的作业,“不像”则是不好的作业。单一的评价标准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自信,慢慢对绘画丧失兴趣。记得一次美术课上,我要求孩子们画《小鸭子的故事》,在展示的时候有一位男生画了一个长满草的,水灰蒙蒙的池塘,里面的小鸭子身体上半白半灰,天空也是灰黑色的,当他展示作品时很多学生已经在笑话他了,说那是污水池和晚上,有的说是生病的鸭子,这让他很气馁也很尴尬。“谁说天空一定是蓝的?鸭子一定是洁白的吗?”我的一句话让同学们停止了笑声,“他的作业打破了常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很合理,所以可以!”他抬头意外地看着我。“这样独特的画面你们不想听听他的想法吗?”他说:“我小的时候看到的天空是蓝的,但是这两年盖了许多工厂,天真的是灰的,水也是这样的,小鸭子我想它和同伴玩的时候身上脏了还没来及洗干净呢?”在一片掌声中我又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他有点意外,显得很兴奋,后来再看他的画的时候,他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并且有点感动地对我说:“有些地方还没画好,颜色我还可以涂好些的。”而其他同学也显得更加积极,想法也越来越多了。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给了我启发。我认为美术评价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主评价,这一点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自主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教学质量。当发现那些学习上不是那么出色或不投入的学生,可以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美术评价中,一起帮助寻找他的优点,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自主反思。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相互关怀,相互鼓励,课堂内的评价只有让全体学生自主地投入其中,效果才能真正地充分显示,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我想提出一些疑问:这样的评价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儿童美术作品应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根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评价的确成了伤脑筋的事。
        美术作业多元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因此,我认为:
        1.美术作品评价宜以模糊为主。美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业是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用僵硬的分数去衡量一幅画或一件工艺作品是不恰当的,这种简单的评价看似严谨,却容易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往往几分的差距就会使一个学生怀疑自己的美术能力,降低学习美术的兴趣。
        2.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作品介绍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自评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要同时教多个班级,由于学生较多,对大多数的学生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学生之间时时生活、学习在一起对彼此的学习情况相对较为熟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求公平、公正。
        3.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学生作业合理评价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意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我认为评价应留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评价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价的上策。
        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都期望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的关注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那么在作业评价中怎样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关注呢?我们要探索设计即新颖又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老师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