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教学是信息时代下衍生的新型产物,近几年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受到了师生的广泛青睐。而高中地理教学作为高中生科目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之与微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定会碰撞出许多不一样的火花。下面笔者将从高中地理的教学入手,分析微课在地理教学中起到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前言:高中地理学科在学习中具有一定难度,其教学范围跨度较广,且内容细碎繁多,不仅具有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学生加强背诵。总的来说,地理科目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切实理解水平。而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完善地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简要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与微课结合的运用价值。
一、结合教材,加深知识理解
微课的所含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加以运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较为琐碎且难度较大,采用传统教学中口述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以微课来辅助教学,将微课与课本教材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知。
比如在进行有关“中国人口与民族”这部分的教学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易琐碎,为了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就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对比的短视频,并在播放前为学生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中国人口具体哪些特点?其整体的增长情况呈什么趋势?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进行观看,并时不时地进行记录。在观看完毕后,笔者又给了学生们半分钟的思考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分享,最终由笔者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视频观看,学生们基本都能够了解到中国人口的特点和增长趋势进行叙述,由于这是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因此能够更大限度地加深学生的印象。由此可见,将微课与课本教材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二、突出特性,便于学生学习
学生们在进行地理学习时难免会产生遗忘或者对于所学知识不太清楚的情况,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时长短、知识量丰富、易保存的独特价值,打破常规教学中的课上教学方式,将课上教学延展到课下,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地理学习。
除了运用网上现有的微课素材之外,笔者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为学生们自己拍摄一些简短的知识总结内容。比如在进行中国地理的“气候”章节复习时,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记忆,笔者就为学生们录制了一个不到五分钟的小视频,将该章节的重点主要内容浓缩到视频之中,之后再将视频上传到班级多媒体上,学生们可以随时观看或者进行拷贝。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也能够加快学生复习和整理的效率。为了检验学生们的视频观看成果,笔者也会在之后的教学时进行随机抽查,询问学生们一些有关视频中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学生进行观看。采用这样的教学辅助模式既便利又高效,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私下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充分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三、多元教学,适度延伸内容
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创新,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基础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加以课外知识的补充,而微课的引用就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一教学要求。适度的延伸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也能够为多元化课堂的建立打好基础,从而逐步推动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知道了可以按照地域特点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主要经济地带,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笔者又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历程的纪录片片段。从纪录片中,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我国建国70年以来经济发展的变化,纷纷感叹道我国发展的迅速。通过视频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课内外知识进行联合,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本教材中的文字力量相对于视频来说还是有些逊色,视频的丰富性以及直观性可以给学生们带来视觉冲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并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基础,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们展开更深一步的补充,而微课的丰富性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与高中地理相结合具有深远的价值影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知识教学的直观性以及便捷性,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知识学习空间。当然微课的运用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为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学习提供更加多元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伟,孙桂香.高中地理微课设计开发与教学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3-164.
[2]刘训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9):48-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