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初中班级管理制度应用的深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史艳丽
[导读] 如今的初中教学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中学阶段的教学必须适当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如今的初中教学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中学阶段的教学必须适当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对学生以及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师生交流,两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补,新教师带入新型的教育理念,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两者强强联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制度醋在些许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初中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一个班级管理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这甚至关乎这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如今教育改革大力推行,许多学校实行高效班级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互补,扬长避短。但是有些学校对如何深化班级管理感到困难,对此笔者根据经验,提出了以下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
        在进行师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这也是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年龄,工作经验,观念的不同,许多教师在带领学生期间经常会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这就特别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学习。老师在进行相关的班级管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形式对自己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评级内容包括自己的性格特点,擅长以及薄弱学科,喜好,然后有老师统一收集学生的信息,便于班主任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老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逐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同时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举行每周一次班会,对这一周的工作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班级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教师之间工作互动机制
        新时期的班级管理的特色就是能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作用,整个初中生活中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帮助。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做到分工各异,侧重不同,他们之间的工作一定的互补性,所以在工作中老师之间适当进行工作记录交换、定期进行工作例会、为拉近师生关系,老师也可以举办活动交流会等等;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老师还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群、微信群,建立起两者的有效沟通机制,双向互动,发挥班级管理制度最大的效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各学科老师共同帮助并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建立合理初中生考核机制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应设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老师还应意识到,管理制度的实行,学生是主体。这就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估,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到,如今的班级管理,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所以设立的制度还应该适当检验学生的时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老师难以掌握对学生进行的把控,我们要做到,即不能放纵学生,也不能过分溺爱学生,这样会害了他们,不能让学生一提到老师就闻风丧胆,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有规有矩。首先,每天由班长进行记录和统计,课上小声讲话的,经常接老师话茬的,与任课教师顶嘴,与教师发生肢体冲突的要求写相应的检查;外出学校不请假的,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吃东西、私自调换座位、并且不服从处罚规则的给予相应的惩戒;上自习课时,班长连续提醒三次不听者,在班级通报批评。请假需要班主任签字,否则当旷课处理;损坏班级公共财产者,要求赔偿;班干部带头违反班纪班规,加倍处理等等。奖励政策,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者,协调班级同学间矛盾者,班级卫生在全年级得前三者,担任班长、科代表,成绩卓越,每次每科试验成绩都在全年级前10的,作文每次获得荣誉;一周内无扣分项可另外进行奖励等等。教育不能没有正确的规则,严格的班级制度,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只有这样有规有矩,张弛有度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心自己,为自己的学习着想,希望学生健康的成长。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管理好班级,并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局面。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都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应融入更多的包容、增添更多的鼓励,利用科学健康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关教学。若想更好的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做好相应的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其次相应的教师也应及时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商,避免权力交汇,造成制度混乱;最后,作为老师还应设立相关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若想完善这项制度,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所以管理者还可以让老师向学校提出申请,对学生设立相关考核制度,师生共同进步推动双导师班级管理制度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董鸿安 .构建班级结构共同体,搭建教学新平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9-22.
        [2] 李全彬,刘莹,闫长春,顾明亮 “.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6):36-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