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蔡绍兴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2期   作者:蔡绍兴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先提出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重点提出了几点应用措施,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技术、混凝土配置技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的控制、混凝土浇筑技术等,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优势发挥出来,确保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其中,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为突出,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进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使用效果,确保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作业的连续性体现出来,并且迅速成型,所以对于土木工程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不足
        (一)混凝土调配的规范性不足
        混凝土作为复合型材料之一,其构成主要包括砂石和水等,结合一定的比例予以胶合。要想确保胶合的合理性,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调配。要想不断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价值,要科学规范地进行混凝土调配工作,比如在实际调配过程中,要保证调配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规范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操作行为,给予混凝土成品的强度一定的保障,并为后续工程建设质量奠定基础。
        (二)水泥的散热欠缺充分性
        在混凝土材料搅拌过程中,热量的产生比较常见。工作人员要积极应用混凝土结构,保证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顺利散发出去,避免对混凝土内部的结构造成影响,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如果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散发,会升高其内部温度,在混凝土外表冷却后,与内部之间的温度差比较明显【1】,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由于其规则性不足,所以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三)混凝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
        在混凝土生产中,砂石和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诸多其他材料进行了掺合,会使复合型材料得以形成,但是其材料和胶合的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通过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提升,可以实现混凝土结构质量目标。一般来说,水泥、水、砂石以及胶合剂等,在混凝土材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混凝土生产之前,要对各类材料质量进行维护,加大检查力度,将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纳入到检查内容之中,并对水泥材料来源予以审查。此外,在砂石材料检查阶段,要对砂石颗粒大小予以审查,并对砂石材料的成分予以明确化。
        (四)混凝土裂缝现象
        由于裂缝问题的出现,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等方面。对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材料调配、施工技术以及施工顺序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施工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混凝土搅拌技术
        对于混凝土搅拌技术来说,作为基础施工技术之一,其技术流程的复杂性较为明显。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尤其对于搅拌时间和材料配比等。加大管控力度,推动混凝土质量的提升,此外,在混凝土搅拌阶段,要对工程实际需求进行分析【2】,保证搅拌时间设置的合理性,并将搅拌时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在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通过混凝土搅拌机的应用,如图1所示,要对其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确保搅拌的均匀性得到增强,在搅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混凝土。
       图1   混凝土材料搅拌机
        (二)混凝土配置技术
        要想保证混凝土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配置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配备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操作规范和配置标准进行分析,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合理配比,保证高度的精准性,在使用砂石和水泥等,精准化其数值【3】,将配比流程落实下去。比如在砂石配置时,配置人员要准确测量砂石的含量, 保证配置比例与精准性要求相符。
        (三)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的控制
        众所周知,在混凝土搅拌中,由于水泥的使用,会使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热量。其中,要想将混凝土结构温度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要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予以保证,对水泥比例进行合理化调整,将水泥搅拌中产生的热量降至最低。同时,在混凝土结构内,要对一些水管进行铺设,在浇筑完成以后,将冷水注入到水管之内,在水体流动的帮助下,会散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对混凝土内外温差予以控制,从而实现稳定性目标在混凝土结构中的融合。
        (四)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分析,对混凝土模板和钢筋材料等予以检查,不断提高浇筑质量管理水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实施连续性浇筑模式,避免出现停顿现象,为下一层面的浇筑创造条件。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现场工作人员要对模板的密封程度予以检查,对模板是否存在污染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图2为混凝土浇筑现场示意图:

      图2    混凝土浇筑现场示意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实施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不仅可以体现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价值,也可以防止不良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16-17.
        [2]陈伟池,涂婉玲,何薏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49+151.
        [3]李成,张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37+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