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必然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它本身具备诸多优点,是新的建筑方式的代表,不断替代传统建筑施工模式,成为了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社会的生存手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造房屋时同样可以利用生产机器进行成批、成套的制造,这一种方式比起传统的现浇工艺而言,其工艺发展的速度更快,也能满足人们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将已经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进行匹配,相比于当前的以现浇为主的施工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就是让原本的现浇成型构配件直接在工厂生产完成,并且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建筑,其所需要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质量也能得到提升。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站在建筑工程管理角度来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所能发挥出的成效如下:①能够将建筑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应用的是工厂生产模式,主要制造建筑部件,消除传统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通过装配化作业手段替代手工操作,能够降低施工错误的出现概率,强化工程建设质量。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装配式建造模式的执行,会展示出明显的生产工厂化和设计标准化等特点,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越来越完善,这也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所在,随着新形管理模式的出现,让建筑产业现代化特点更加明显。③提升管理效率。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湿作业操作数量明显降低。另外,从实际交叉作业执行过程中也能够看出,生产效率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而且该种建筑模式能够降低25%的施工时间,以及30%的用工量,强化管理工作效率。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2.1构配件场外运输
构配件场外运输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首要工作,在构配件制作完成后,首先,应依照构件实际情况选取运输车辆,保证车辆满足构件尺寸要求与承重要求;其次,应对道路情况、周边居民影响情况选择车辆运输路线,与此同时,在运输构件时,应做好固定措施,并完成缓冲层设置工作;再次,在装卸构件时,应做到小心谨慎,避免构件有损失情况出现,同时防止因受力不均匀产生车辆倾覆现象;最后,针对特殊构件应进行特殊处理,如构件长细比较大,那么就应设置水平支架,避免运输工作中有损伤情况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在构配件场外运输过程中,为提升整体智能化、先进性水平,施工单位应对大数据技术、传感器设备进行有效应用,对构件情况予以科学记录,在发现损伤现象后,可以对其进行及时修补。
2.2预制窗体及楼梯施工
对于整个项目施工来说,预制窗体及楼梯施工也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①窗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凭借螺栓或者吊耳将窗体提前预留的螺母连接起来,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300mm距离的作业面。在实际连接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窗体的具体方向做出全面、适当的调整,保证窗体螺栓可以完全插入到墙板的连接孔中,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还可以将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②楼梯施工预制楼梯的踏步不可制作成光面,踏步光面会导致踏步面铺砖或粉刷出现空鼓的情况;在吊装预制楼梯前,必须根据楼梯大小、形状等准备好吊具;楼梯进场后,根据吊装计划及其编号,在构件上标明序号,并在图纸上注意序号位置;吊装前必须对楼梯各截面弹出控制线,以便校对轴线和标高。
2.3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质量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连接件检查操作,如果构件之间的连接十分紧密,实际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也会进一步完善,强化施工有效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螺栓连接形式,做到对预制构件的有效处理,进而将有效性和精密性特点展示出来。另外,在整个预制构件安装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①将下层楼板插入到预制板螺栓孔之中。②提前做好水泥浆灌注操作,确保能够全部进入到螺栓孔,在强化连接效果的同时,将整体性特点展示出来。③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剪力墙连接螺栓需要放置到结构中心处,只有这样,才能将剪力墙稳定性展示出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4PC板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PC板材料主要是为达到采光、隔热、抗老化、耐火、隔声等目的,从功能结构来看较为繁多,且与工程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需加快实现对PC板安装技术的有效提升。在PC板实际安装过程中,最佳安装时间为混凝土完全凝固时,通过固定架对PC板位置进行系统校准,完成安装任务后则以混凝土浇筑手段将其与结构相融合,但值得注意的是需确保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出实际设计范围。
2.5计装配式建筑模型为施工作业提供参考
BIM技术也是当前在开展装配式施工时所需要应用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能精确地对装配式建筑模型进行设计,并且能在实际开展设计之前对该房屋进行敲定,保证每一个设计节点都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当前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前都在利用BIM技术,可以通过BIM技术全面且精准地搜集相关参考信息。运用BIM技术集成相关的图形数据,建设信息化的建筑工程模型,从而为装配式的建筑施工作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参考方案。除此之外,作为建筑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该建筑所在的地形、结构、温度、气温等对建筑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由于不同地区在实现建筑装饰以及装配式施工时,应考虑到温度的变化,对建筑材料选择带来的不同影响,特别是要处理好不同空间结构之间的互联关系。比如说在进行南方地区的建筑装饰时,应考虑到防水防潮,而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则需要考虑到温度过低是否会给建筑材料带来一定的变形以及损坏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精准设计,同时提高设计的整体质量,采用建筑工程模型确定模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图动态,对施工进度进行准确的掌控,提高施工的整体效果。结合建筑工程模型参数对施工进度进行逐一计划,既能实现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处于统一状态,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施工,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将施工计划与BIM模型有机相连,能够将施工进度计划中所存在的所有二维数据信息直接转化为三维模型,这对于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以及分析建筑质量时,都会带来质的提升。建筑工程进度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利用建筑动态模型的直观性与立体性,能分析建筑进度,同时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建筑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决。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协同相关的技术人员共同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建筑施工作业中的所有作业分配以及资源分配,确保对于施工中的每一项细节进行把控。从细节开始要求每一个细节的质量都满足我国的相关需求,做好细节才能让整体的质量逐步提升,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样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旧式浇筑式建筑比较来看,有着传统建筑结构所没有的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效率高等优点,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更多的相关建筑政策的出台,估计该建筑形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林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分析与控制[J].四川建筑,2018(3):297-299.
[2]戴超辰,徐霞,张莉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2):10-13.
[3]谢颖,胡成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19(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