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摘要:从目前我国高压输电工程的发展来看,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受全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但就施工技术而言,由于我国各地区气候、地形、地貌的客观差异,架线施工技术将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是高压电网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输电线路质量对电力工程管理尤为重要,更有利于提高高压输电网的整体运行能力和水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检修策略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也不例外。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能源支撑。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继续进行创新的方法,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整个电力开发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也不容忽视,这是高压输电线路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的保障。
1、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
1.1基本要点
基坑开挖、基础工程、塔架工程和架线工程是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施工要点如下:一、基坑开挖。在这一环节的施工中,要重点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的施工地点、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工艺和规范。二是基础工程建设。考虑到高压输电线路转角塔会受到很大的上拔力影响,,为保证线路的稳定,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结合原材料的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倒塌试验,可以更好地为质量控制服务基础工程施工。三是杆塔工程建设。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位置的选择需要结合地形、周边交通条件、杆塔材料等,周边地形、交通等条件良好,所以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如果周围条件较差,应重点选择塔型,同时注意线路荷载的承受。四是架线工程建设。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架线工程的施工质量。张拉张拉法是两种常用的架线施工方法。前者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的优点,后者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一般情况下,架线工程施工方法应尽量选择张拉法施工。特殊情况下,采用人工拖拉导线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牵引导线的方式,在临时牵引工作的基础上,注意线路尾缘的预留和紧线作业。
1.2杆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杆塔在输电线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塔架的结构和类型对塔架的成本、性能和后期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塔架结构选型时应注意综合性能的考虑。塔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塔,另一种是张力塔。塔架材料的选择与运输距离密切相关。如果运输距离较远,应选用硬铁杆。如果交通条件便利,施工难度较小,应选择混凝土电杆及相关类型。钢筋混凝土电杆一般是整体组装的,必须先在地面组装。这主要是因为较重的杆体必须先焊在地面上,所以只能采用整体组装的形式。
1.3架线施工技术要点
在高压电缆架线工程中,架线施工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注意高压电缆的选择。施工前,到当地了解情况,选择当地线路走向。二是选择合适的拉丝方式。我国拉线主要有张力拉线和牵引拉线两种。张力线应在一定设备的帮助下拉动,地线应在地面上拉动。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任何设备。但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采用拖缆作业也容易造成电缆损坏,特别是在山区、森林作业等区域相对复杂的地区,电缆损坏可能更为严重。因此,在电缆敷设的实际操作中,建议采用张力电缆进行操作,以保证电缆的牵引。此外,架线施工必须与塔架施工相适应。主要原因是架线工作必须在塔架施工后进行,以避免在架线过程中塔架出现偏差。
2、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现状
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社会活动过程中对电力及时性和电网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技术、建设技术和维护技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二是在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路径上,土地的开发利用、内外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都是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工作需要统筹处理,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整体运行。
三是资金需要有力支持,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在高压输电线路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发展。第四,整个供电系统由于功能的多样性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电能的高效输送和利用,必须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质量改进和高效施工,以保证电力工程的发展。第五,高压输电线路不仅在电力运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电力能源的分配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和检测技术,以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质量,促进供电的稳定性和效率。
3、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策略
3.1同类比较法
相似比较法也是高压输电线路检修过程中常用的方法。由于高压输电线路中的许多设备模型和运行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点,需要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工作。许多设备增强了可比性。如果简单地与设备运行参数标准进行比较,环境因素的干扰是不可忽视的,工作的许多方面的可比性不强。
3.2相对温差判别法
利用相对温差,测量两台类似设备测点之间的温差,找出两个测点中温度较高的点,并测量具体上升程度。该方法虽然只适用于少数电流型设备,但可以避免温度和负载对设备和测量过程的影响,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温升程度将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3.3热图谱分析法
一般情况下,工作单位会将设备的热图保持在正常状态,并对设备的热图进行比较,看维修时是否有故障。由于热图分析的高精度,设备的测试效率,特别是电压加热设备,得到了维修部门的广泛应用。
3.4档案分析法
为了实现文件分析方法,需要对设备是否有以前的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有诊断数据的设备,检查其以往的历史状态,对设备在各维护过程中的热图、温度等参数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发现的不同点探讨设备异常发热的可能原因,并逐一进行故障检修。因此,维修人员需要对设备原理有更高的认识,对设备参数有更丰富的了解。
3.5带电检修措施
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风险较大,需要重点研究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带电线路维护是高压输电线路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带电线路维护过程中的干闪、雨闪、线路老化、绝缘杆老化、绝缘绳受潮等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虽然防潮绝缘绳已广泛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中,但这种绝缘绳在雨天不能直接使用,只能用于应对突发性降雨。对于带电作业,要注重保护间隙的应用,降低作业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但考虑到紧凑型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难以测量,必须控制绝缘串的危险因素,重点实施间隙保护,消除绝缘维修工具的局限性,降低不确定维修的概率,而检修工具的质量保证也需要注意,并应避免原有动、热稳定间隙,以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的生命力所在,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高效、工期长的施工方法,重视输电线路的养护,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缺陷识别,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始终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贾永健.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84.
[2]李洪兵.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及检修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36):53-54.
[3]郑艺兵.浅谈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J].技术与市场,2018,25(11):174-175.
[4]孙晓云.试论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6):58+60.
[5]郭海燕.浅谈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J].建材与装饰,2018(2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