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都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生产设施,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给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现阶段,不管是商业住房还是工厂在建设之前,必须要健全给排水设施。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给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旨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发展
前言
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房屋建筑质量,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排水施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是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能节约后期因维护产生的大量费用。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尤其是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实施作业,这就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筑规模也随之扩大,使得人们日常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注重建筑给排水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给排水体系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技术及其设备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增压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人们日常用水的应用。通常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初级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其中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装备阶段中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通过规范设计建筑给排水技术,以此满足建筑给排水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排水与给水的目的。探索阶段则是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适当增加给排水管道的改进和检测技术,并在给排水设计中纳入室内排水管道设计,继而形成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发展阶段是该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使施工、管道、设备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队伍更加完善,初步形成建筑给排水专业研究组织.
2、我国给排水工程发展历史背景
我国排水设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龙山时代,可谓历史悠久;而给水设施在东周时代的阳城已经开始应用了。建国后,随着我国大环境的稳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项土建工程飞速发展起来,给排水工程不断被应用其中[1]。接下来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给排水技术发展历程。
2.1 萌发期
清朝晚期,政治腐败。当权者闭关锁国,导致清朝的发展落后世界。当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造成了中国大地的浩劫,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入侵和融合。外国领事馆的建设中应用了西方先进的给排水理念,给当时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给排水技术启蒙。历史在不断发展,1919年,一部分伟大先驱觉醒,大批有志之士远赴异国他乡留学,致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其中就包括给排水知识;到1937年,随着前人的不断努力,中国已经建设起较为基础的部分给排水知识体系[2]。抗日战争后,随着内战的爆发,给排水专业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
2.2 启动期
建国后,我国社会大局面稳定。在国家开始注重发展科学技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各种土建工程不断兴起,给排水技术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当时主要是学习苏联,模仿他们的给排水工程,培养了一批建筑给排水技术专业人员,传播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理念,编组了中国第一本给排水规范手册,相关教学图书等。这段时间,是我国给排水专业的起步期,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排水专业在理念、教程、规范等方面的空白,为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后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搁浅期
文革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我国给排水专业几乎毫无发展。此阶段,部分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学习国外的技术,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苏联援建的给排水工程也是问题频发。直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才真正的结束,给排水技术迎来了积累期。
2.4积累期
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从1978年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我国给排水技术在论证、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此阶段,我国加强向国际先进技术的学习,成立了建筑给排水委员会,在学习先进的同时,不断总结改良。国内工科高校也开设建筑给排水这一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探索、总结、发展,成功建立了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建筑给排水体系,为接下来的跳跃式发展做好了铺垫。
2.5 黄金发展期
90年代初到如今,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在90年代初,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于给排水工程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阶段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到如今,各种新型绿色能源、节水设施、洁水器具不断开发应用,节水节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此外,我国还推出了新的饮用水标准,编制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和规范。2008年,给排水专业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这标志着给排水技术由应用科学向理论科学过度。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3.1监督部门监管不足
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的外观和主体结构以及功能作用显得越发重要起来,这就导致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外观、结构的质量监督力度,却忽略了建筑工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其中就包括给排水工程。其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专业性非常强,而政府监督部门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无法对给排水工程给予足够的监督,导致施工单位在一些细节部分偷工减料,降低给排水工程质量,给主体工程带来安全隐患[3]。
3.2施工单位的忽视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不但担负着确保用户给排水的重任,对于主体建筑的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给排水安装施工时不按照先前绘制的图纸进行施工,不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监督,而是根据建筑人员的经验施工,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进度,并带来安全隐患。
3.3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所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施工人员数量较少。而且,由于监督机构和施工单位一定程度上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忽视,导致对于施工人员专业施工资质监督不足,大量非专业施工人员进入给排水行业。低水平施工人员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相关知识,会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看不懂图纸或者是不能完全看懂图纸,导致无法规范施工,从而造成给排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发现问题返工将非常困难,即拖延主体工程工期又造成损失;而一旦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会给用户带来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
3.4 管道渗漏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管道渗漏是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材质不合格,有时候施工单位选择了不合适的材质或者因为利益的驱使选择不合格产品都会导致管道渗漏;②温度影响,由于管材的热胀冷缩原理,经常会造成管材的损坏;③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由于对于技术细节处理的不够,经常导致渗漏,例如接口密封不严或接口管道插入深度不够。
4、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4.1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定期培训相关施工人员,可以采取进修、讲座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能有效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从而正确指导施工人员施工作业,同时保证施工的准确性。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培训相关施工标准,编制施工计划表,并且将其落实到位,及时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严格把控施工材料采购关,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同时检查和保存采购材料,不断提升材料的适用性。
4.2做好施工监管协调工作
严格监督施工技术人员,因为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要求十分严苛,因此,只有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要统一部署相关工作,预留出要和给排水管道完全匹配,尤其是水表和阀门位置预留一定要恰当合理。同时,施工人员严格参照图纸进行施工作业。对于一些高层建筑,需要分区施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确保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难度。
4.3做好后期质量控制
在给排水建设期间,往往最后阶段较为关键,一旦把控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可是,实际上工程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往往不够重视最后施工,导致施工质量下降,从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有效控制后期质量,根据工程竣工图纸,认真检查和存储相关数据,以便后期查阅。
5、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5.1改进措施
5.1.1提高重视度
目前,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没有足够重视建筑工程给排水技术,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指派技术能力强的人进行现场监督,从而保证给排水工程的顺利开展,有效预防后期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发生。
5.1.2按计划施工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计划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排水施工期间,施工进度计划不可或缺,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排水工程施工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5.1.3加大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并定期培训技术人员,增强人员管理,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清楚施工标准,结合相关标准检测每一个施工环节,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5.1.4提高人员素质
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所以,施工单位有必要加大人员管理力度。同时,施工准确阶段,全面掌握相关数据,有效预防安全隐患。此外,还要严格把控施工人员质量,尤其技术人员,绝不允许滥竽充数,从而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5.2发展趋势
5.2.1建筑给水技术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工程实施过程中,给水的指标、相关设施、水质等多方面都应该要满足相关标准,对于一些十分落后的给水设备也最好是及时对其进行淘汰,将新型环保给水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之中。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新型的光电感应系统,这样就能对给水设备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建筑储水这一方面的话,传统水箱现如今明显无法再满足给水技术发展需求,所以今后建筑给水重点很有可能会以如何提高给水质量作为中心,另外,防止污水回流也依然还是给排水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重点。
5.2.2建筑排水技术的发展
在社会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排水系统也变得越发多样,目前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同层排水系统卫生间经常都会被使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水封自动补水装置将会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毕竟这一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为良好的便捷性以及节水型。此外,大屋面雨水排除技术在今后也会得到较为明显的发展,尤其整个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可谓是越发的多样化。
5.2.3建筑消防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消火栓式给水系统现如今已经不再用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之中了,目前建筑消防之中所使用到的技术就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就这一技术今后发展现状来分析的话,其自动喷头组件今后将会朝着低压低档开始发展,毕竟这一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更为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5.2.4热水供应技术的发展
水加热长时间以来都是依照稳流理论而展开的,但是这一加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缺点,表现为效率较低、体积较大等多方面。所以今后热水供应技术的发展,应该会对传统加热形式进行改善,通过积极引入稳流加热来进一步提高其转变效率,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保温技术还能让循环泵设计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丰富。
5.2.5节能环保发展
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发展趋势,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会在今后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在现如今时代发展背景下,技能理念、生态发展可谓是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资源本就属于宝贵且稀缺的资源之一,所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使用也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为此,今后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除了技术不断发展之外,也需要往节能环保理念开始发展。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和技术标准,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控制风险概率,切实保证给排水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芳立,邢豪,张翠英.浅析核电厂给水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施工技术[J].给水排水,2016,42(5):111-114.
[2]刘建华,刘小芳,陈彦熹,等.《天津市绿色建筑设备评价技术导则》要点解析——给排水常用设备的绿色度评价[J].给水排水,2016(12):138-141.
[3]区翠钰.浅谈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6):456.
[4]李燕.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河北企业,2014(6):124.
[5]欧森.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0):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