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摘要: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电网必须建设长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呈现出跨区域、跨流域、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电网格局。但跨区域电网经过的行政区域多、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其建设需要确保电网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然保护区,甚至一个工程穿越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协调输变电工程建设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电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引言
输电线路工程范围广,加强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验收链接的信息公开、环境监测信息强化预披露和依法公开申请都是有效减少项目建设负面影响的方法和措施。电网建设单位也要增加对项目所在地电磁环境知识的科普宣传。要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制作长篇电影、发行宣传手册、专家面谈等形式,促进交流互动,普及电磁环境科学知识,考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电网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1、输变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输变电工程的生态保护问题主要表现在线路横穿自然保护区、名胜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这些项目在申请EIA批准之前,必须听取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书面意见,严格执行各种生态敏感地区的保护措施。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审查EIA文档是否明确讨论了保护区的法律和法规的以下问题:保护区与特定项目的空间关系;保护区的保护目标;项目对保护区的影响;减少影响的措施和预期的效果是环境管理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
2、输变电工程的环境监理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老项目没有经过环境程序,几年来环境管理和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多数项目已经完善了环境程序。今后,环境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提高环境执法的强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不能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建设单位、相关方面的各种承诺,严格遵守环境部门EIA批准案要求。未经法律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授权开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擅自变更,一旦发现,将依法调查处理。
3、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图纸设计
环评报告书处于可研阶段,但施工活动依据的是施工设计图纸,可研阶段到施工图纸期间工程路径可能会有较大变化,同时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定性环保措施无法落实到施工设计图纸上,导致环保措施半途中断,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应根据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编制施工阶段环保专题设计,有机衔接可行性研究与施工设计,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全面地贯彻到施工单位。
3.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根据其他地形选择适当塔塔塔的设计单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地基挖掘量,减少塔位置附近地形知识植物的破坏程度,减少水土流失,包括平原上倾斜15个以下的丘陵塔在左右方向成对的塔型,在山丘地区为全方位选择高层塔型。在基础设计中,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类型,最大限度地使用开挖式基础、原状土基础等,以最小化土方开挖。根据需要对基脚主柱进行高程调整,以便剩馀的土可以原封不动地堆在托架基础上,从而避免或减少土方外运。此外,充分采用砌体边坡保护、草坪边坡保护、挡土墙和排水沟切割工程及植物措施,减少项目水土流失。
3.3实施阶段
第一,召集开工前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的选管和训练,传达项目循环水保护项目要求,开工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循环水保护和生态等特殊负担单位、建设单位、监督单位等,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进行水保护技术传授工作,梳理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循环水保障措施要求,重点进行建设单位教育。第二,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根据本项目的EIA文件和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准等,全面实施环境监督、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在工程开始前及时完成相关监督、监测单位的投标工作,确保建设过程及时进入水利控制单位,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3.4塔基基础施工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部位于丘陵地区,如果沿着山脊走,则采用传统的塔基基础开挖方式,首先用建筑机械平整塔基地区,建立工作平台,然后建设塔基,就意味着挖掘出大量土方,更多利用临时土方量,堆地,同时没有临时防护措施,导致降雨量大的福建地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形不好,泥浆水转移到水源保护区,影响水源水质。以实际山地地形的利用为优先,万能长短桥塔和不合理的地基配合、塔基开挖,通过人工开挖对基坑开挖成型后,灌溉混凝土铁塔基础,混凝土选择商品混凝土、人工混合,对地基少开或不开放,基础周围的原生土和原生土的全部或大部分不破坏,无需经过模具,减少土方的挖掘和施工机械的干扰,从源头到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3.5植被恢复措施
植被恢复措施是所有建设项目工程结束后必须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案例线塔基建设后,塔基下的永久安装空间可以根据原始土地利用功能(如原始农田)恢复,仍可用于恢复作物种植;建设暂时占领的林地和草坪,撒上当地有利的树种和草种,进行占用的农田整地工作后,归还原居民。
3.6监测管理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塔基施工周期为2~3个月,施工完毕监理随之消失,因此过程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输变电项目的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文件,但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层面没有相应制度发布,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监理实际落实情况存在较大欠缺,远远达不到环境监理应有的效果。随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专业的环境监理在建设期间起着环保措施设计与施工落实衔接作用,还发挥着促使建设单位和生态环境部门有效沟通的作用。专业环境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要进行监测,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避免发生环保投诉、纠纷等环境污染事件。
结束语
在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境影响评价阶段应按生态影响最小化原则提出方案优化建议、对生态保护主要保护对象进行专题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在设计阶段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环保和自然保护区的批复要求,落实环保措施;在施工期应加强环境监理和对生态环境的环保管理;在试运行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制度。
参考文献
[1]韩晓锐.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7):32-33.
[2]刘倩叶.输电线路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J].林业科技通讯,2019(06):19-21.
[3]张启.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安全评估的实验测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
[4]徐峥.输电线路环境敏感点工频电磁场影响减缓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张泽进.输电线路鸟情智能视频检测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