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李强
[导读] 装配式设备是指直接利用工厂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设备施工的建筑物,
         摘要:装配式设备是指直接利用工厂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设备施工的建筑物,与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一样,与传统建筑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优势,现在更适合中国的发展,结合世界建筑发展进程的分析,装配式发展是建筑转型的重要战略实现建筑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贡献中,重点考察了成品建筑的总体方向和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问题分析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分类
         装配式建筑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减少劳动力,缩短施工时间,受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因气候问题而延长施工时间,预制房屋可作为机械生产房屋、批量成套生产房屋等,只需,将所需的施工机械从工厂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首次建成并进行了试验。由于其低成本和省时的特点,它们早已风靡全球。装配式建筑分为块体建筑、面板建筑、箱形建筑和骨架建筑。块体建筑由廉价的块体材料组成,可以有意义地利用工业废料和当地材料,适应性强,不受外界限制,施工方便,适合墙体施工,面板施工主要由预制板、墙板、隔墙等板组成。其内墙板大多采用钢混凝土或空心体,具有良好的振动效果。板式建筑还可以减轻房屋的建筑重力,使房屋的整体效果具有质感,扩大房屋的使用范围,箱形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板式建筑。它具有整体性强、竣工程度高、现场安装速度快的特点,不仅完成了建筑物的整体框架,而且内部设施齐全,骨架板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它由预制骨架和板组成。它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以钢筋和柱为支撑的框架结构,内墙、外墙和楼板;另一种是由柱和楼板组成的板柱结构。
         2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推广。在引进示范城市方面,据各项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各类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面积也占总建筑面积的5%。
         国家还指导装配式建筑发展,引导装配式建筑朝着经济、绿色、美观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筑创新。要不断提高有条件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比重,同时坚持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更加智能化地使用装配式建筑和生产,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按新建筑面积增长30%考虑装配面积,同时推进设计范围和合同专业化。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指出我国装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零部件技术,在结构上要对装配结构进行深入的解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通用性较弱,没有完整的链条;二是装配技术的集成;在装配式的建设中,没有采用射频技术进行数据协同管理,同时施工中专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
         虽然各种因素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各类文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在设计、制造验收标准、建筑导则等方面,很难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3.1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既要坚持环保的发展道路,又要符合国家标准。要重视新型材料的研究,逐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材料的能耗,是今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建筑业中,使用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这类规范技术是最重要的。目前,各类技术标准在输电建筑的发展中还不完善。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控制,最终达到控制模式的完善。
         3.2标准化发展
         设计系统和标准的定义是装配开发的重要平台,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标准化,标准化主要是零部件的科学分离。
         科学地分离装配式建筑。

在建筑装配的发展中,重要的问题是工业生产,而最重要的是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适应模块协调原则的构建,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该模块优化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尺寸,确保确保各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确保在质量、技术、性价比等方面实现住宅的最优方案,装配式建筑的科学分离将对建筑水平和立面产生重要影响,构件分为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竖向为剪力墙,横向为预制楼板,阳台空调,等应力不能分为建筑立面和建筑美观,构件配置时应考虑五个因素:一是适当的荷载;二是生产、吊装、运输和吊装的要求;第三是构件加固的结构要求;第四是安装、施工和连接的要求;第五是预制构件的标准要求,通过分析可以达到多组合少规格的目的。
         3.3经济性和耐久性
         输电建筑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是建筑物的经济性。同时,耐久性还必须受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结合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注重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成本控制,不仅要有优良的产品质量,之后,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成本效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在成品房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施工技术和生产构件的质量控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生产。
         4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的优点和性能
         4.1资源保护与绿化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钢制电路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了木质电路的使用,运到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可以回收利用。无需二次浇注,有效减少现场扬尘和噪声,减少环境污染。
         2017年,我国商品房市场规模约685亿元,占35.1%,越来越多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加入到商品房建设中来。
         4.2功能技术
         装配式建筑节能效果好,外墙铺设防水保温层,可节省夏季空调能耗,减少冬季采暖能耗,屋面板、地板、吊顶带等构件由工厂预制,与传统建筑相比,该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表现出良好的耐火性能。
         4.3建筑物生产和组装的工业化
         装配楼的内墙、外墙、层压板在生产车间通过模具、机械注射、烘烤等方式生产,使墙板美观、色彩鲜艳,生产的各种支撑构件必须运至施工线,与传统设计相比,装配式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施工速度快,人员消耗低。每道工序可能需要与设备部件安装相同的精度,以确保质量。
         5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
         5.1顺应建筑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经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建筑业现代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传统的建筑形式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引入更高效、更舒适的建筑形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省时省力的建筑形式,成品建筑的创造和发展为建筑业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力量。零部件组装时间占20%,运输时间占10%-15%,可见在传统施工中,大量的现场工序已经转移到工厂提前完成,大大缩短了施工项目的施工时间。加快设计理念和新材料在构件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业主的居住质量,促进建筑业现代化。
         5.2适应未来缩短工作时间的趋势
         研究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将下降1.7亿人,每年进入职场的人数也将下降,这样的背景将导致建筑工人数量的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加,因此,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将给未来的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带来困难。由于前期采用的结构较多,可以完成输送带的生产,使施工中的安装作业大大减少,所需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在成品楼房的支撑下,场地清洁度进一步提高,可见,预制楼房的使用符合我国未来劳动力减少的趋势,具有极其必要的发展价值。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进入了快速发展进程的重要阶段,要注重推进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建筑的效益,只有满足节能、环保、经济、耐用的要求,才能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春国.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发展前景[J].四川水泥,2018,第12期
         [2] 陈 龙.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8,第1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