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冯海静
[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再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再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主要从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以及建筑材料检测的主要方法,最后就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因素
         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都在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建。在建筑高速发展的当下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导致许多不合格的建材混入施工现场中,为建筑的投入使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也给检测人员在试验建材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意义
         我国的建筑行业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相对完善,具有一定的规模体系,很多技术也相对成熟,与之匹配的建筑材料也逐步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材料公司为了能够适应建筑行业新的发展,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有新型的品种建材上市,例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等。虽然新型建材上市有效的填补了目前建筑市场对于材料的空缺,满足了人们对高新材料的需求,但是很多新型材料还未通过检测就上市,这对于整个建筑而言十分危险,当建筑缺失了优质的建筑材料作为支撑,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的根基不稳,直接对建筑的安全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筑材料的检测十分重要。
         但是实际中,有些检测部门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建材检测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常规的检测都直接忽视,结果导致未合格的建材流通到市面上。在没有确保建材安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将这些建材运用到建筑中,就会给建筑埋下深层次的隐患,一旦碰到自然灾害,建筑不够抵挡一定的危害,对于社会、用户、国家都是严重的伤害。
二、建筑材料试验影响因素
1、人为操作因素
         建材检测环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检测人员,没有专业意识的检测人员会影响到检测的整个环节。有些部门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可能会聘请没有专业执证的人员,后期也未进行相应的培训,让检测人员自行阅读检测守则就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因为没有专业意识不能够谨慎的依照建材检测流程进行,有时还会出现漏项检测,对于一些缺陷不大的建材睁一眼闭一只眼。在实际检测中,检测人员还需要根据当时现场环境的湿度以及温度综合考虑去检测建材,避免因为环境差异导致建材检测不精准,但是很多检测人员并没有做到这一步,很多检测步骤都是走过场,甚至不检测,直接填写合格报告,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任。
2、试验条件因素
         除上述人为因素外,试验的条件因素也是关乎检测的结果。所以在进行检验时检测人员要考虑到建材试验的环境,随时调控建材检测的试验现场环境,避免出现不必要影响。例如实际操作中,针对现场的湿度,检测人员要做好相应建材在某一湿度波动范围内的反应,确保湿度不超过建材能够承受的范围,另外,因为混凝土这类常用的建材的强度是需要全方位检测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它各个方位试验误差在最小,限定试验的检测速度以及相关的检测条件,确保检测的正确性与精确性。
3、其他因素
         当然,实际的建材检测中还会因为其他的因素引发出不一样检测标准,所以我们要严格对待检测以及检测相关的步骤。以目前的检测环境来说,我国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条例条款去限制、管控检测机构,通过成熟且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检测机制,保障建材材料的安全性与质量的优越性。当有成熟的监督机构对检测机制进行监督时,一旦出现检测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纠正,避免干扰到后面的检测步骤进行,一定程度保证了建材的质量。
三、建筑材料控制策略
                  建筑材料是否达标,能够承受建筑的重力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使用情况与安全性。因为前期的不仔细与马虎,很多建筑材料问题都是后期验收时才被发现,这个时候有可能这些材料是用在隐形工程中,后期更换建筑材料并不现实,而且频繁的返工影响工程进度,对建筑本身也是一种破坏,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我们必须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1、建立健全的建筑材料试验机制
         最近几年来,我国相关的检测机制以及监督部门已经意识到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也在一步一步实施健全相关的检测制度。检测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同时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悉力,能够对有问题的建筑材料提出质疑,一旦发现出现有问题的建筑材料深层次剖析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弥补,找出应对方案;检测人员还应具备对不同类别的建筑材料质量能够熟悉的对应上相关的检测指标,不同建筑材料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标准差异性也能够分辨出来。与此同时,专业检测部门还需全面秉持岗位职责的基本制度,从而针对现有的建材检测以及建材监管制度予以综合性的优化。各个岗位现有的检测人员都要明晰自身具备的检测职责所在,而不能够超越最基本的建材检测职责。在目前阶段中,有关部门正在致力于引进建材检测必需的全新技术手段,确保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全新检测方式来杜绝较高的建材检测误差。相比而言,信息化手段在客观上更加有助于控制误差,从而最终达到了最优的建材检测质量。
2、管控建筑材料质量
         虽然国家重视检测机制,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检测人员不能够意识到检测材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检测人员还没有意识到检测建筑材料对于保障建筑质量以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就要大力去推进、落实管控建筑材料质量的要求准则,严查上市的建筑材料的安全、合格性,并做到责任制,一旦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溯检测人员的责任。同时,也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安全、合格指标进行采购,杜绝偷工减料的建筑材料流入市场、流入施工现场。
3、关注建筑材料检测的误差
         目前常见的检测误差主要表现在人为操作仪器、设备不当导致的,或者切取建筑材料试材有误差,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全方位的监督建材检测务必要做好对人员的监督,做好对检测综合检测的监督,作为检测部门也要致力于展开专门性的检测人员培训,确保能够借助专门培训的举措来显著提升上述人员拥有的综合素养。只有做到了密切关注潜在性的建材检测偏差,才能避免上述误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做好建筑材料检测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去监督,做到全方位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源头上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技术人员是已经具备能够凭借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全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而与之有关的检测结论也体现为更高层次的精确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因此,在该领域实践中,关键举措仍需落实于健全当前现存的建材检测模式,确保在妥善管控各类质量影响要素的同时致力于提升检测与试验应有的精确性。企业也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定期为检测人员进行讲座培训,增加检测人员的知识储备量,更好的为我国的检测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及其控制措施[J].         营树俊.??门窗.         2016(11)         173
[2]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之我见[J].         龚玲.??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8)         144
[3]关于建筑材料检测以及控制措施的探讨[J].         张映革.??门窗.         2012(07)         127
[4]建筑材料检测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         李欢.??建材与装饰.         2017(32)         46-47
[5]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         陆飞.??居舍.         2019(35)         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