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保护信息化在环保工作中的发展 王江波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期   作者:王江波
[导读] 摘要:当前,将环境保护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环境信息化成为了当下环境保护工作的热门方向,它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整合技术的优势,进行动态化监测。
        (伊犁州污染物监控与信息中心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当前,将环境保护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环境信息化成为了当下环境保护工作的热门方向,它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整合技术的优势,进行动态化监测。环境信息化可以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更好地保障相关部门工作的准确性发挥作用。基于此,文章就环境保护信息化在环保工作中的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
        引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脱开而论,它们是要走相互促进的路线。在信息化时代,采用新的环境管理办法势在必行,而环境信息化建设便是其中一个新的管理方案,也与我国信息化建设不谋而合。进行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保护力度就能由数据来显现,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这对环境保护起到举足轻重效果。
        1 环境信息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活离不开信息化,如各类数据的存储、交流、通信等等,信息化都发挥着重要意义。那么,环境信息化与环境保护具体有怎样的关系呢?环境信息化,能帮助人们准确有效的得到有关环境参数的相关数据,如二氧化碳浓度、噪声的声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水中污染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展开分析,人们可得到环境具体的参数数据,并推导当下环境状况,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又如信息化的建设还能促进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间接减少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损耗降低,环境也能得到保护。
        2 环境保护信息化的作用
        2.1 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要素,通过环境信息化,我们既能检测到相关环境参数,又能促进保护环境。环境信息化有着许多基础性作用,如城市环保部门,要想有效的保护并改善城市环境,就必须获取足够的确切环境信息,而环境信息化能提供足够的环境信息。在另一个方面,环境信息化不仅在单个城市环境保护上起到作用,同时它也能为更大层次的环境系统提供必要参考数据,如国家级环境信息系统。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层面上,需要与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相配合,用最新的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最大支持,如此下来,环境信息化能提供最准确数据,助力城市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一股强大力量。
        2.2 能够推动我国的环境良性发展
        对城市的环境管理实行信息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对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设立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安全方案,并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实施。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城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将具体的环境保护方案落实到细节上,在实践中将环境保护严格到每一个企业与个人,在社会上形成保护环境的风气。只有做到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环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3 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
        城市的整体环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其对环境的保护程度,虽然很多城市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GDP的提高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而取得的。人们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居住环境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很多居民反映在闲暇之余享受不到良好的环境。


        3 环境保护信息化在环保工作中的发展
        环境保护信息化在其他环保业务的具体工作上,有许多的实践应用,根据环保业务的管理需求,开发出环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总量减排管理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总量减排等方面,提高了各级环保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环境保护信息共享的前提是规范化的信息整理和信息存储。由环境保护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回来的信息只是基础,还需要有专业的部门对于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使之成为有用的环境保护信息数据。与此同时,由于各个部门对于环境保护信息的需求点不同,往往会导致信息交换困难,以及信息重复率高等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于环境保护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进行全部环境保护信息的共享工作,进而导致环境保护信息的指向性出现偏差。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多部门抽调而成的,往往出现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人员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较为薄弱,而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引进了一系列专业数据库和数据处理软件,可是却面临着无人使用或功能发挥不全面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加大了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的难度,抑制了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应提高信息采集相关设备的运转能力,提高采集水平和采集到的信息的质量。譬如,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中,提高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分析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等。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工作,提高信息的可利用性以及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的可行性。提高网络数据传输能力,保证数据的稳定性、提高传输的速率是保证信息时效性的基本要求。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从制度方面加强管理工作。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信息统筹工作,有大局观。完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破除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积极推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譬如,可以借助其他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环境视频监控的有效补充。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经验,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易于操作的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制度。
        专业化的人员素质和良好的人员配比是进行环境保护信息化的基础之一。在招聘新人的时候,选择对环境保护信息领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人才。针对现有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以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推动人员队伍建设既要能满足环境保护信息化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要能够实际操作的标准,以综合型人才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对于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的助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网络信息公开,将政府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有机结合,向公众展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让普通大众可以及时了解到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公众的监督功能,强化公众参与感。公众可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成为环境保护部门调整当前工作紧急程度,安排工作的一个依据。同时,公众的监督也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做好自我提升工作,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作用。
        结语
        环境保护信息化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环境保护部门应努力提高环境保护信息采集的质量,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努力建立起一个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同时发挥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信息化的监督作用,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的应用,进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宇.环境信息化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17,29(09):247+252.
        [2]魏斌,张波,黄明祥.信息化推进环境管理创新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43(15):38-41.
        [3]魏斌,黄明祥.新形势下环境信息化发展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5,7(01):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