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肩负着电力能源转换与输送的重要责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普及推广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安全管理;应用
一、电力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转这一根本目标,在电力系统中工作的人每个阶段都不能放松。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国土辽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电网结构不完善,结构脆弱,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抵抗性给电网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最终导致大规模停电。此外,中国正在积极开发电力供应,在这股浪潮中,将有新的设备开发并投入生产使用,因此必然会带来电网正常运行的变化,对电网的正常发展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电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全国电联网以及高级电压的使用时时主要的电网安全隐患,引入高级电压,迫使低级电压过渡生产而影响电网安全。电联网会诱发电网区域出现低频振荡的情况,区域之间的传输速率很大程度上会受其影响;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确保电网系统本身的强度,并通过神经中枢有效地整合电力安全系统,并通过信息技术改善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二、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落实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应当制定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清楚规定相关作业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电力企业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并构建标准化作业指导方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发出工作流程指令步骤:①标准化管理系统把工作指令内容逐一分解成单个组建;②构建标准库,详细划分为器件类型、电压等级和作业类型等;③明确详细的工作任务之后,按照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具体类型,在所构建的标准库内自动化搜索相匹配的组件内容;④将分散的内容自动整合为一份较为完整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而真正确保标准化作业的实现。
2、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化
依靠建立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信息管控系统来实现作业现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包含了手持终端与管理平台两个模块。手持终端主要以现场作业人员为应用对象,可以远程调用生产管理系统内工作票的信息,并自动形成工作票执行、班前会、安全措施布置、安全技术交底、到岗到位管理以及验收活动等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根据拟定好的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后拍照上传,出现问题还能使用手持终端和专家展开多方视频会诊;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管理平台,对电力作业现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督,查看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需要通过手持终端对现场作业进行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作业人员的违规现象并发出预警,确保电力作业安全。另外还能够借助于二维码技术来识别电力作业人员身份,实现对电力设备日常检修维护作业人员工作实时监督与跟踪,发现违规或隐患问题并预警汇报,促进了电力设备维修维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
3、安全培训信息化
依靠信息化技术来组织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模式来组织培训活动。
安全培训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信息化综合模块,其中包含了员工身份识别、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内容筛选、安全知识考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项内容。参与安全培训的电力员工使用身份证扫描认证之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其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同时生成该员工专门的培训档案。当其进入培训工具箱之后可以自行选择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外界屏幕来实现集体学习,学习结束后使用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对员工的考试成绩予以记录归档。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了过去通用培训的弊端,促进了培训效率的提升。
另外还应当积极应用VR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安全培训,VR技术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式来让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实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把各类电力事故真实还原,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予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4、大数据安全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各类电力设备、管道和线路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压力、温度、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控,即便现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电力设备管理还需要凭借人的经验与专业水准。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针对设备正常参数和异常参数建立独立的数据信息库,添加故障诊断算法,即可对电力设备各项参数的实时变化状态予以跟踪监控,从而了解电力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提前对相关人员发出警示提醒,提供诊断处理建议,力求清除安全隐患,促进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
对于电力作业安全管理来说,大数据技术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可以识别作业现场的违规操作,结合现场监控等方式,提供违规自动识别功能。通过对作业现场人员的图片、影像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标准化作业数据库实施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可以及时发出提醒,有效强化了作业现场监管水平,优化管理模式。
5、在强化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国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的扩大,从而增加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电力行业的维护人员很少,并且在电力行业种种压力共同作用下,为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技能高超、实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是电力市场最需要的人才,因此,快速有效地建设技能型人才队伍,有效完成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以往学习知识并掌握相關技能主要是通过自学、自己摸索或者师徒制的方式,虽然这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处理现场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无法快速解决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具体步骤如下:工作人员完成工程维护工作后,将工作内容第一时间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将出现事故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案都详细的输入到算机系统中。随着事故数据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库,以便为将来快速处理相应问题节约时间,也可在电脑里记录所有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如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等,为未来的人才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料。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为许多有用的数据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可在信息模式下运行维护记录、设备分类账管理等工作,将工作流管理推进到更具实用化的阶段。目前,电力公司需要做的是加强信息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并在企业核心中发挥支撑作用,进一步促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推动电力工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宏春.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183.
[2]杨传旭.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