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部 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现如今,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城市轨道车辆的稳定运行日益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关注的重点,而电气施工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运行安全。本文基于城轨车辆电气装配的角度,对如何在现有的装配条件下实现电气风险规避进行分析探讨,并通过全覆盖式的工艺布局和资源整合方法,提升车辆的制造质量,从而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城轨车辆;电气工艺;质量控制
1引言
在国内、外大量城市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的大环境下,城轨车辆具有生产周期短、应用系统多、安全系数要求高和产能需求高等特点,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既是满足对产品运营稳定性的需求,也是保证产品在行业内得到肯定的根本。
2 电气质量控制要点
2.1 结构和空间合理性
电气设备间应保证一定的电气间隔,一方面是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另一方面要满足安装及检修过程的操作需要。例如在底架上安装的体积较大的牵引或制动设备,应合理规划出电气设备安装的操作空间,以便于设备安装及检修拆装。
2.2.电缆布线
城轨车辆的电气布线在正确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布线过程中,应在线管、线槽布线,电缆走线,线缆校对等方面完善操作及监管校验过程,保证布线正确性。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将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只有保障电缆布置的科学性,才能使车辆的电路在使用周期内稳定工作。对于安全及性能要求,不同等级的电缆应分开布置,交、直流电缆应遵循分开布线的原则,信号电缆尽量单独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在走线过程中过梁、过孔处应增加保护避免线缆磨损,且线缆的回弯半径不应过小,以避免半径过小导致的电缆绝缘外皮受力老化。
2.3连接器组装
在实际的车辆运行中,连接器的组装效果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车辆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于连接器来讲,其端子的压接方式和压接效果、屏蔽层的处理方式以及各部件的组装顺序是影响连接器工作效果的关键。不同品牌的连接器与电缆之间的匹配效果也是不同的。城铁车辆有系统种类多的特点,因此对应连接器种类也非常多,在保证连接器性能的组装要求下,获取完整正确的连接器组装要求及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艺人员在项目准备阶段应收集和梳理连接器的各项信息,提报相应的工具,并安排料件进行端子压力试验。在工艺系统内,应当系统的建立一个连接器资料平台,共享压接工具信息和厂家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对于连接器进行统型。
3 运用工艺方法规避风险
3.1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施工顺序,在工艺策划阶段有效利用现有的工艺资源,提前对生产场地布局和生产节拍进行规划,减少各个工序重复作业和拆装设备的次数,避免器件和电缆的磨损消耗。
3.2充分发挥工艺师的作用,在整个装配周期中的各个生产节点运用工艺手法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判和消解。在产品的原始方案设计阶段和审图阶段,利用已有的工艺经验和工艺方法,对设计图纸进行工艺分析;在产品转化阶段即车辆的生产制造阶段,制定文件和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管控;在车辆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文件和技术要求检验产品。
对生产中的各项工艺资料进行表单化管理,保证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实现技术资料优化和可溯性。通过由点及面的全面渗透工艺方法,保证产品的高质高效生产。
3.3在工艺准备阶段,核对现有的工装、工具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整合现有资料,对于有指定型号的工具提前购买,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装提前制作。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提前查看是否有专门的吊装点和重心所在位置。如一些在国际项目中所使用的大型牵引及制动设备,往往对于吊运过程有严格的要求,需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专门设计和制作工装,以满足其各个安装点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均匀的要求,避免产生裂纹成为安全隐患。
3.4车辆的布线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作为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布线的每个环节都会对电缆性能、设备接地性能、设备损耗等技术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布线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降低车辆的稳定运行时间。因此在布线环节一定要规范操作,使供电系统能够更好的提供能源。
目前电气布线模块化思想集中在功能区域划分和线束化两个方面。如果功能分区则设备安装、测试和维护都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将要求实现对高、低压箱和电气柜的科学划分,设计相对独立的模块。
线束预组可以有效减少生产周期、有效降低电缆因交叉施工产生破损的几率。线束预组需要提前了解各个设备元件诸如连接器和接线的在车辆上的具体位置,参考现车及图纸测量的距离绘制出实际施工所需要的线束模板图,并以不同的图形表示多种电缆等级。操作人员根据线束预组模板制作线束,保证线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于需要批量生产的车辆,应尽量应用模块化布线的方法。模块化布线将庞大的电路系统分解成为多个小规模且耦合性小的模块,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实现产品的精准化。
4 结 语
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电气工艺方法应当与时俱进,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研究出应对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管理模式。在项目前期策划时预判问题,在现车生产过程中解决问题。利用周全的工艺方法提高施工的可靠性,强化质量监控,合理的运新工艺和新材料。将优化的工艺方法由点及面全覆盖作用于城轨车辆生产制造的各个阶段,最大可能的保证车辆的高质高效生产,从而为运行安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郝雪峰.地铁工程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2016,11(6):211.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布线规则:GB/T 3457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9.
[3]马志荣,范伟,郭新,苏晓.数字化模板布线工艺方案[J].中国科技投资,2013,Z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