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204)
摘要:氨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易被液化成无色液体,溶于水等溶剂,但是因为氨本身的基本性质造成其很容易出现爆炸、燃烧以及氨中毒等安全事故,文章重点分析研究涉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对氨进行使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液氨存储与输送;安全管理技术
引言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液氨一旦发生事故都是群死群伤的灾难性事故。化工企业液氨输送设备基本上都采用柱塞泵,柱塞泵采用的填料密封极易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频繁泄漏,且存在超压的安全隐患。如果采用一种新型输送技术,解决液氨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必将对液氨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起到极大保障作用。
1液氨的特性分析
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冷剂,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属于绿色天然环保的制冷剂。然而氨在操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吸入过量,很有可能会造成窒息。氨气很容易与水相融最终产生氨水,而氨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另外氨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出现氨气泄漏,很容易产生爆炸,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当前我国涉氨企业频频出现安全事故,国家和企业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涉氨企业的安全管理。
2液氨存储与输送技术现状
传统的生产或使用企业液氨的大量储存一般采用球罐,装车采用球罐与槽车利用液位差进行装车,装车极易出现过装或者泄露发生。卸车过程基本都是采用液氨加热汽化对运输罐车加压进行卸车,这种卸车方式运输罐车极易发生超压和卸车金属软管破裂甚至脱落而导致的大量泄漏事故;输送设备主要采用柱塞泵或者多级离心氨泵,但柱塞泵和普通离心泵由于其固有缺陷,很容易在输送过程中频繁出现超压或泄露事故,对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及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在液氨的储存输送过程中缺少可靠的监控设施和控制手段,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
如何消除和降低液氨存储及输送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超压及泄露危险因素,建立本质安全型的可靠稳定安全生产环境,成为摆在专业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技术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国内新技术发展,如果在液氨存储与输送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首先降低或者彻底消除原有液氨存储与输送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超压及泄露危险因素;其次在出现液氨泄露或者超压事故状态下能够将事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降低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坏,通过先进的新技术和可靠的新设备,必将对液氨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安全问题提供极大保障。
3液氨输送新技术
(1)改原有液氨输送恒压变频控制方式为定量控制,出口管线总管设置远传控制流量计,在总管上引出返回线,经自动控制阀返回液氨球罐,实现流量定量自动控制,同时在外送管线上设置压力远传监控。
(2)设置可靠的检测监控系统。现场设置检测液氨泄露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根据现场检测数据设置了不同层级的实时报警,同时设置了可视监控系统引入有人监视的监控室,对液氨储存及输送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并结合现场紧急切断系统和消防水喷淋系统对生产现场组成一道强大的安全保障体系。
(3)在泵进口管道上加装精过滤器,以防止异物进入泵内造成设备损坏,精过滤器与泵间安装压力表,随时监控泵前端压力变化情况以避免气蚀。
(4)设置可靠的安全泄压系统。
原有的液氨系统大量采用的是普通弹簧式安全阀,特别是一些输送设备的安全阀起跳时为防止泄露,泄压时会重新回流至液氨球罐中,这样就会造成由于球罐压力变化产生不确定背压对安全阀起跳产生巨大影响。为消除不确定背压对安全阀起跳压力的影响,消除液氨系统压力升高安全阀不能起跳造成超压的危险性,液氨系统安全阀全部采用平衡波纹管式安全阀,作为超压保护装置,消除背压波动对阀门性能的影响,还能保护弹簧和其他内件免受介质的腐蚀。并能有效地防止介质外漏。
4涉氨企业安全管理
4.1重视涉氨企业的安全投入工作
企业要注重安全投入和经济产出方面的对比,更好地了解安全投入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提高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的意识,在安全方面要舍得投入。对未进行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要及时组织检测注册。对陈旧的压力管道或设备要及时更换或维修,确保设备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安全防护装置齐全,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监管部门在对企业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安全设施的检查,鼓励和指导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安全设施进行完善。督促企业保障安全投入,定期做好相关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及时将一些安全隐患排除。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维护企业的生产效益。
4.2注重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
企业要注重对入职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宣教和培训工作。首先进行安全宣教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氨的危险性和理化特性,使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需要注意对员工持证上岗进行规范化,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经培训持证上岗,重要岗位人员上岗前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第三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消防演练,让员工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3健全涉氨企业的安全监管机制
实施涉氨制冷企业特种设备分类评定和分类监管。综合考虑涉氨制冷企业液氨储存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状况、应急管理等情况进行分级分类,在实施分类评定的基础上,建立涉氨制冷企业数据库,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对液氨储存量达10吨、危性性大的、问题隐患多的、管理弱的涉氨制冷企业加强监管,督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对问题少的、管理好的企业,逐步交由行业监管为主。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管理,设立相应的安全机构,积极培训相关人员,聘用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全面地监控生产流程,落实安全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跟踪督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工作。
结语
液氨存储与输送安全技术舍弃原有的传统卸车方式而采用简单全新的卸车方式,有效降低卸车时液氨球罐压力升高造成超压的危险性;舍弃原有复杂的多级离心式泵或轴塞泵形式而采用简单可靠的单级立式屏蔽泵技术,利用尾端反向回流防气蚀措施和定量控制技术,彻底消除了液氨输送时经常出现的压力不稳定、泄露、超压等危险因素,实现了输送过程中的本质安全性;同时采用事故仿真系统模拟事故状态,通过现场可靠检控检测设备、紧急控制系统和消防喷淋吸收设施,实现液氨储存及输送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安全风险。
液氨存储与输送过程中通过从本质安全、硬件设施、检控检测、突发应对及应急响应等多环节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并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加以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编制了一道可靠的安全大网,为企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屈建海,冯继伟,莫显跃,陈辉。液氨输送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河南化工》,2015(6):36-37.
[2]郭克明,魏盛春,詹文华.浅谈氨制冷压力管道的现状和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v.41;No.315,No.316(z1):85,124.
[3]液氨存储与输送安全管理技术探讨[J].冯继伟.化工管理.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