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溶地区存在复杂的地形地貌,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难度相对比较高,如果地基处理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沉降与坍塌等风险事故的发生,导致整个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遭受影响。为了更好的保障地基施工综合效益,在地基处理期间,需要借助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地基的综合施工效益,从而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综合建设效益。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岩溶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分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桩基施工;施工技术
0 引言
以我国广西地区为例,存在着大量的岩溶地区,所以在施工方面的难度以及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岩溶地区主要特征在于地基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较多,施工期间很容易因为地形地貌而形成施工质量变化,地基很容易出现坍塌或渗漏的可能,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施工质量出现明显改变。对此,探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具备显著社会、经济价值。
1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相关问题
岩溶地区也就是喀斯特地貌,其主要是以碳酸盐作为主要物质,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也就是云贵川桂为主。在岩溶地区岩石很容易因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冲击而发生改变,此时会导致岩石发生溶蚀,从而形成多种形状各异的地貌。因为岩溶地区所特有的地质特征,导致地基处理的条件相对比较差,处理难度也比较高。在具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1、坍塌。岩溶地区的地基稳定性和地质地貌的特征有着密切关联性,在地基处理期间,岩溶地区的岩石往往会因为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流的冲击出现松动的改变,此时地基承载力会超过地区本身的最大负荷量,从而导致顶板坍塌问题的发生,从而为后续项目施工形成安全隐患[1];2、渗漏。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期间,因为地区的岩体当中存在着各种溶洞、管道以及孔隙,所以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地区可能存在承压水,此时会导致地下突水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基坑被淹没,地基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对于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工作而言,其必须有意识的规避坍塌、沉降以及渗漏等问题,在具体施工中主要需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方面是必须做好地质钻探的分析工作,借助地质钻探工作掌握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并在施工中规避强烈发育区;另一方面是在地基处理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先对溶洞进行注浆处理,并保障溶洞当中可以有效填充,假设溶洞顶部存在砂层,则需要在钻探开始之前打入钢护筒,保障施工过程可以顺利实施。
2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
2.1 处理工艺
岩溶地基属于岩溶地区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地基类型,在施工中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处理,通过对近些年工程项目经验以及实践性研究,下面提出几点常用于项目工程岩溶地基的施工技术:1、填垫层处理技术。填垫层岩溶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在软土厚度在2至3m的项目当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表面的软土层进行处理,并更换成为固体强度比较高以及稳定性较好的材料[2];2、深层水泥搅拌处理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技术是目前项目工程中岩溶地基的主要处理方式,其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淤泥质土、粉土等项目当中,可以将水泥当做是固化剂,并与地基的软土进行混合之后再进行搅拌,从而实现对软土硬度的提升以及稳定性的提高,另外对于岩溶地基的整体性强度也有明显改进作用[3]。在对水泥搅拌桩实行施工之前,需要先对施工现场的杂物进行全面性的清理,应用固化作用比较突出的水泥,同时在施工之前需要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在施工中一方面需要遵循基本的工艺制作流程,保障管道的通畅性,并强化检查工作,确保搅拌桩可以正常化的运行;3、排水固结法的处理技术。排水固结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岩溶地基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预防地基沉降速度过快的问题,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岩溶地基了处理方式。排水固结的方式主要是由排水与加压两个系统构成,排水系统可以借助岩溶地基的透水性能实现相应的排水作用。另外,在实际处理工作中,因为加压的方式存在差异,所以排水固结的方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例如超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等,其中真空预压的方式最为普遍,真空预压可以在岩溶地基的表面铺设相应的砂砾,并埋设相应的排水管道,应用薄膜进行包裹,借助真空装置抽空其中的空间,并形成一个空心的空间,提升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超载的预压方式相对而言处理效果更加理想,但是在当前超载预压的阈值仍然属于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尤其是针对坍塌以及渗漏等现象,做好相应的补充性地基施工,尽可能消除施工后问题复发的可能,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针对等级越高的项目需要采用力度相对较大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规避地面裂缝或沉降问题的发生。其次,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做好地基施工的控制。针对不同环境、不同软土层需要做好全面性分析,准确掌握软土的土质特性,并应用施工技术进行处理。例如,对于普通的粘性软土土层可以采用压实的方式处理,对于砂性的土壤可以采用挤密法的方式处理,对于土层比较深的地基,可以在表层对软土进行处理,之后再采用加固软土层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强度要求较高的加固方式可以以化学固结法为主,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地基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实现施工处理效益的持续性提升。另外,在施工期间需要参照地质与施工条件,尽可能做到多占地,并在施工中合理安排,不能过于的紧张。在材料方面尽可能选择一些比较容易获取与储存、使用的材料,并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最佳是以就地取材为主。在施工期间需要做好科学的管理,只有将合理的地基加固方式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在目前施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管理问题,例如机械的行走路线不合理、地基扰动问题突出等,这一些现象都会导致地基加固均匀程度不足的问题,场地的沉降不均匀表现也会非常突出,所以做好科学的管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在岩溶地区施工中需要提高对岩溶地基的重视度,在处理期间做好环境方面的因素考虑,例如新填土对于原本项目会存在一定的挤压影响,从而表现出沉降或位移;打桩施工期间会导致噪音从而扰民,施工期间可能会导致交通项目以及地下设施遭受影响,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做好多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岩溶地区因为存在地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特征,导致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难度相对较高。假设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在地基处理期间必须高度重视沉降与坍塌等问题的发生,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施工指导,保障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智国.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J].西部资源,2019,23(4):31-32.
[2]李江龙.试论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1(03):73-75.
[3]王棠浩.岩溶发育场地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