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陈书华
[导读] 当前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当前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使得城镇建筑用地更紧张,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难度也有所提升。为保证建筑的施工与使用质量,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管控,平衡房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筑单位应加强对现场施工环境、技术、安全方面的管理,通过严格把控现场建设质量、规范技术应用流程、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式,落实安全建设的理念,为建筑产业的长效、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材料运输;混凝土浇筑;质量管理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使得现阶段房屋建筑的质量标准更高,使用要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建设环境更复杂,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项目屡见不鲜。由于房屋建设大部分属于露天作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不仅受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设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施工环境、现场管理等也是与工程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工程现场技术应用进行规范性管理,是现阶段有效控制房屋工程质效、完善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一、房屋建设项目现场技术控制的要点
         1、加强材料运输、加工管理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技术由于强度高、防火抗压、经济适用性强、结构稳定等方面的优势,应用范围较广。在现场技术管理过程中,应结合混凝土的建设使用特点,做好混凝土配比、拌合等加工技术的管理。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在建设阶段,为了在工期内完成建筑任务,缩减建筑成本,对材料运输与加工方面管理不严格,容易导致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在混凝土配比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标准执行,确保配比的混凝土材料符合技术使用标准。与此同时,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要严格的执行工作环境场所的温度限制标准,在搅拌的过程中实行一定的降温处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混凝土材料上。在材料运输管理过程中,应结合材料的购买、存储、用量等情况,提前规划运输路线,控制运输时间,在混凝土出现凝结前,尽快将其运输到浇筑现场,避免因为运输时间过长导致的材料质量问题。
         2、规范混凝土的浇筑流程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的浇筑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在拌合完成后,会出现水化现象,对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浇筑阶段,如果浇筑的体积过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高,但无法有效散热,而外部浇筑的混凝土散热较快,内部与外部出现较大的温差,发生应力作用。混凝土温度差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的内部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建筑施工与使用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进行控制,规范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应用流程,控制材料浇筑的速度,降低温度应力影响。同时,在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对工程进行合理养护,通过覆盖保温层、补充水分等方式,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与荷载力。
    3、梁板柱施工的现场管理
         在实际的梁板柱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对模板位置、标高、梁板尺寸、梁柱断面的面积等进行确定,保证其与施工设计方案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模板拼接有着一定的严密性要求,支顶与支底的连接应确保结构稳定;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也要进行仔细清理,对于后期拆除模板拟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出现结构被破坏的问题;第三,在钢筋搭设的过程中,应事先确定钢筋的位置,钢筋质量在检查合格后进行梁板柱装设,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二、优化现场管理机制提升工程综合质量的有效对策
          现阶段,在房屋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影响房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现场管控难度较大。为此,建设队伍对施工技术与质量进行管控时,应严格依照管理标准执行,对于现场施工出现的种种问题,尽可能的采取相关措施,使得房屋建筑的质量得到稳固保障。
         1、构建覆盖全过程的动态现场监管机制
         为保证建设现场管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应依照国家技术规范、监管制度以及实际建设方案、房屋使用标准等条件,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现场管理体系。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工艺流程、材料使用、工程进度与运输工作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实现对施工中各类材料的综合性监督管理,可在工地等张贴实施细则,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更好的落实质量监督。施工单位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通过监控设备、计算机平台、网络传输设备等,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实时对现场管理问题进行反馈,有效控制突发状况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影响。
         2、严格把控材料的质检工作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现场管理环节,应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一方面,应依照施工方案与施工具体规划,确定材料采购的数量与类型,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在材料使用前、存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定期质量检测,保证材料符合建设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明确划分现场管理责任,将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严把质量关,为建筑工程的有序、高效推进提供保障。
         3、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施工安全不仅是施工人员问题,同时也属于施工环境问题,承建单位应做好施工中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一方面,应提升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检测的专业化水平,排查安全隐患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质量检测不合格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控制,为房屋工程的高质、高效建设奠定基础。
结语:房屋建筑是一项周期长、技术应用复杂、质量要求高、人员管理难度大的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确保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建设队伍应从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出发,依照施工设计规划,协调各施工环节的进度,注重现场管理工作,严格把控工程建设质量,规范施工技术应用流程,通过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与监督,全面提升房屋建设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胜伟.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8(15):135-136;
[2]康石雪.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70;
[3]周婷.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OL].科技经济市场,2018(10):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