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期   作者:韩勇
[导读] 高速公路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摘要:高速公路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能够客观的对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进行后评价,为后续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就成为了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发展
         引言
         由于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不同,使得区域生产力布局、商品流通、资源开发、区域间合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因此,分析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和优势特征
         高速公路的特性是交通量较大、运输性能极高,和一般公路相比其对促进社会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服务能力,高速公路对行驶的车辆也有很高要求,主要表现在限速行驶、汽车专用、快慢车道分离行驶、分隔行驶、封闭管理、人车分流等特点。并且,为了保障高速公路车辆的交通安全行驶,它的设计标准水平起点要求也比一般公路高许多,除了交通规划完善、分隔明确、路标指引明确之外,交通控制管理设施和美化、绿化设施,道路划分标准以外还装备很多人性化服务设施,给行车人在旅途上创造舒适、心情愉悦等心灵上的美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人性化的保障。高速公路的人性化服务给运营优势提供了其充分的条件。主要体现为高速的行驶状态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让汽车运输时间缩短、降低油耗和车损,将运输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且较高的通行能力让高速公路的运输效率有显著提高。
         二、对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探讨
         一是,沿线地区工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沿线地区能够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城市以及工业中心通过高速公路建设而有效促进,充分发挥便利的交通动脉的作用。使得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通过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便利优势,满足调整和升级沿线地区产业经济结构的需求,使得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不断得以优化和调整。
         二是,沿线地区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在储运上的时间能够通过高速公路大大缩短,因为其具有通行能力大和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的特点,这样就能加快信息交流,以及对于各方面的物资转出和调入得以有效保证,能够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同样也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所以,沿线地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通过建设高速公路而得以实现。
         三是,沿线地区商业能够得以繁荣。商品的有效流通能够通过高速公路建设而实现,相应就使得商品交换时间得以减少,商品运输的费用有所降低,保证了缩短商品的产地与销地间的距离和时间,使得商品贸易环境大大改善,让商品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大大推进,从而促进了地区商业的蓬勃发展。
         四是,沿线地区旅游业也相应崛起。区域经济资源能够通过高速公路的贯通而大大提高利用率,使得沿线地区的产业链不断进行拓展,也就相应能够有效开发沿线地区旅游景点,另外,还能保障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
         三、高速公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速公路在初期投资可能看不到收益,或者收益很少,但以长远目光来看它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略的。这些还没有包含公路建设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和服务业发展。高速公路是一种高回报率、低风险的朝阳产业和新兴行业,拥有很大的生产函数、拥有很强的扩散效应。高速公路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融资方法,对加快经济发展、拉动投资具有很大作用。很好的使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在很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合理运用,完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给经济发展加入了强大的活力和生机。

对资本的有效配置是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利于民生的领域,并且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对创造稳定的经济增长特别有利于。
         3.2高速公路带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沿线产业带的迅速发展
         高速公路的大范围建设,让所有区域有了交流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在高速公路每个点位布局的范围在其沟通职能、高效运输促使下形成了广泛的区位优势,通过引进流通资金、高新技术、流动人口劳动力等方面生产要素的极度集中和逐渐扩散,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区域经济辐射特点。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纵向沟通能力又让这种辐射加快沿线发展,致使形成了在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沿线产业带,让整个呈带状分布的区域经济效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沿线产值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扩张、依靠交通枢纽的外资引进和强化交流,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产值总量的迅速提高,深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沿线中小城市、乡村的经济崛起、第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市发展进程的持续加速、各种经济空间的整合统一和协调发展,这些好的现象都表明高速公路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让点位横向辐射、强势带动弱势、纵向拓展的高速公路经济交流形成了一种统一、全新、健康的发展行式。
         3.3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让产业结构朝着更高层次、更合理方向发展。所谓的更合理不仅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呼应,产业结构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更高发展层次是指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层次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工业相对不发达。因为科技的发展农业逐渐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村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等待解决一系列生活问题都显示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优化任务一定要解决。
         3.4扩大生产、刺激消费
         经济发展拥有比经济增长广泛得多的内涵。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主体或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不仅是物质实现,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与社会、经济和制度过程中的一些综合在一起,让社会获得美好生活的方法。经济发展不止包含生产的提高,还包括摆脱落后、贫穷、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首要关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长远目标,经济发展还是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促使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即是出口、投资、消费。
         3.5增加就业
         目前数量最为庞大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对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农民工群体多数存在工劳动关系不标准、资待遇不好、社会保障缺乏、居住条件不好等问题,对于失业、伤病的承受能力更加薄弱,长期来看还面临沉重的养老、子女教育等压力。工程建设可以让大量的沿线农民工就业,这些岗位让很多在珠三角失业的农民工看到了生存希望,给那些不想到处奔波的农民工提供了在家乡工作的机会。而且工程建设配额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这些技术给他们以后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3.6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会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便利的交通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向外转移的条件;有利于农民走出乡村,把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粮食和土特产品销售出去,还可购买质量更好、价格更为低廉的原材料、生活用品,得到更高的利润,降低消费成本;有助于农民及时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经营项目;有利于形成更多小城镇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可快速提高。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连接大、中、小城市的重要的交通动脉就是高速公路,其也在最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速公路的确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很大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点,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坤. 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城市化改造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李忠伟. 中国高速公路用地社会经济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