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海绵城市排水设计的探究杨海华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期   作者:杨海华
[导读]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排水设计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功能的发挥。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有效减少内涝灾害,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排水设计
         引言
         前,大中小城市的道路覆盖程度在不断扩大,市政道路的工程量在不断提升,但在传统的理念下城市的雨水排放能力明显满足不了城市建设的需求,很多地方内涝的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于城市给排水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城市道路给排水进行设计,有利于提升该工程项目的规划,并且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很好的利用,减少或者避免城市用水的浪费以及污染事件的发生。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传统的市政给排水设施,往往只重视排水的过程,却忽视了对于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可以将整个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如同海绵一样,在雨水较广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关设计将雨水加以利用,用来服务城市的市政建设,或者将雨水储存起来,这样一方面降低了自然降水给城市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在雨季也确保了城市的清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而在干旱的时候,就可以将之前储存的雨水加以利用,除了普通的市政维护之外,对雨水做简单的净化处理,还可以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方面,极大的提升了雨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目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充分利用雨水是最佳的原则,可以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健康、舒适、便捷。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意义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确保行车的安全、稳定性和人文居住的舒适性,需要合理地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尤其是对于道路路面的平整性和相应的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满足车辆运行的需求。路面长期的积水,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面本身的破坏,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尤其是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如果市政道路及排水系统不够完善,那么就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化道路不断加快,雨季地表的水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排放,那么水循环无法运行,就会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基于此,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需要科学地规划及排水设计方案,合理有效地解决内涝问题,以此促进城镇的发展,有助于确保雨水在城市范围内的净化作用,合理地解决市政道路旱涝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也是城市规划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3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3.1人行道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要从人行道路的设计问题出发,由于人行道是人们出行的基础,既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同时也要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海绵设计理念。传统的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够透明的路面材料,这就很容易在阴雨天气造成了地面湿滑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需要对城市内部的防水层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后期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在下雨时,水流可以汇聚在地下,不会造成雨水的堆积,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在人行道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人行道运行的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的供给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出城市基层建设的位置及给排水管道,确定好城市建设是地面的坡度和宽度,以及基本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
         3.2车行道设计
         建设市政工程的时候,车行路在市政道路散水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许多城市中,市政道路所用的材料都是不渗水的硬性路面,积水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积水大时还会阻碍地下水的正常供应,产生热岛效应。如果车行路运用海绵的原理,就应采用渗水能力强的路面以降低径流量回填地下水。现实中的设计和作业时,车行路铺装渗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中下层尽量不用渗水材料,防止因为降水多渗入路基而破坏道路。用了渗水能力强的路面和别的不渗水材料以后,降水遇到路面就会延横向坡道流入看不见的壕沟里,再进去滤水井还有绿化中,降水的排放和二次利用也得以实现。在对坡度的设计中一定要严格根据规范来做。
         3.3绿化带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中,从雨水收集、净化、滞蓄,再到排放共需注意四个要点:淤绿化带应设置于路面下方15~20cm处,雨水口应位于种植土与道路间,并均匀分布,以提升雨水收集效率;于为提升收集雨水的清洁度,绿化带自上而下上层敷设一层种植土,中层铺设具有过滤作用的砾石,再于底层安装渗透管穿入砾石层中,通过层层过滤,以保证补充进地下水源的雨水的水质;盂在明晰绿化带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设计导流系统,通过在雨水口处设置明沟,来沉淀、净化雨水,再于明沟两侧设置出水沟渠,来调节分配水资源,达到缓排滞蓄的效果;榆绿化带内还须设计溢流系统,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以便在降水过多,雨水口、明沟难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时,及时将雨水排放。
         3.4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
         对道路的设计可以考虑进行附属设施增加,但要根据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其排水的效果更佳。在设计时可以利用周边与地表的高度差,将雨水可以有效的汇总到雨水口,再利用经过打孔后的立缘石,让雨水可以流入绿化带中。另外,城市主要干道尤其是行车道,主要是采用了硬化的处理,一是缺乏美感,二是很难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排出。因此可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系统中增加植草沟,让植物可以有效的在地表对雨水进行蓄积和过滤,有效的利用了植物的吸水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城市更加的美观,道路功能更加的全面。
         3.5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和绿地的衔接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促使整个城市更好的发展,要适当运用渗透技术来确保雨水的渗透作用。同时,对于植被的缓冲带也要下设相应的绿地形式,建设专门的植草沟渗透式渠道。结合图3排水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的透水装置城市环境的不同,要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相应的回收,对路面的雨水做好必要的循环处理,合理地安排排水管道及排水设施。对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将雨水排入指定地点,再通过循环设计减少雨水流入所带来的污染。在城市道路周边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建设一些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对绿化设施建设的浇灌作用,减少雨水的渗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不仅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可以充分应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在设计市政道路排水时,相关设计人员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人行道、车行道等基础设施,并做好城市绿地的衔接与规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雨润.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南方农机,2019(5):252-253.
         [2]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4):16-17.
         [3]樊国正“.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97-98.
         [4]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 应用[J].门窗,2019(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