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 宁夏石嘴山 7530000)
摘要:电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配电设备正常供电,电力企业应对配网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通过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来降低维修工作,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
1导言
统配网的运维管理工作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较多电力资源损耗下的居民生活需求,如何借助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配电系统的把控与管理成为电力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随着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理念的提出,电力企业能有效借助该体系配网运行故障的快速排除等优势大幅度提升区域电网运维的整体质量,为降低电力企业运营维护成本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配网设备运维一体化研究
国家原来对电网进行运维监管使用的是专门的维修工作者定期检查这一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工作内容增加,且变电运维工作者要耗费较长时间才可以结束对电网进行维修,运维成效不高;再有,部分运维工作者缺乏责任意识,在对电网进行运维期间会敷衍了事,即使电网出现问题,也不会立即使用合理的方式来加以处理,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就会对电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工作者就应在对电网进行运维期间对变电运维实施一体化这一操作,借助这种一体化运作方式对电网内所有工作实施合理分配,逐步构成检查维修、调节、电网运作等方面的一体化,提升对电网进行运维的成效,节省人力,确保电网可以平稳且安全地运砖。将配电设备业务与运维技能结合在一起对管理人员岗位要求相对较高,为确保配电设备的有效运行,管理人员技能应达到一定标准,确保配电运维业务的稳定发展。电力企业应对配电运维技能及业务加以融合,在设备管理中还应根据实际特点来开展,对安全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设备运维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技术,实现运维合一。
3传统配网运维管理的问题
3.1首先是结构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实际的配网建设过程而言,部分城市仍旧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规划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配网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不匹配、不相符,从而使电力企业在进行区域电网规划时不能对区域电力负荷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从而出现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电力需求差异较大的情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网的实际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造成了电力企业的成本损耗和电力资源的浪费。
3.2是设计的不科学
众所周知,配电网络几乎覆盖了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也就是说,一旦配电网络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配电网络的正常使用,更会使区域配电网安全运营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对区域配电网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电路线路设计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市配电线路能满足城市电力需求。然而,在传统模式下的配网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配网线路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安全性,难以及时转变传统的配网运维管理理念,使得城市电力配网的运维管理水平降低。
3.3外力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城市配网系统都处于自然环境中,而长期的使用使得电网线路和相关设备等受到了外界环境的众多不良冲击,机械碰撞、运输等工作的开展对配网塔杆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而配线安全距离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网跳闸停电等事故发生的几率,影响配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造成了电力企业一定的经济损失。
4分析建立用于管理智能配网的综合运行和维护系统
4.1智能配网生产的生产管理平台
智能配网生产的团队管理平台位于配电系统控制与集成系统管理中心,而且智能配网还可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还将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如检修、抢修、技改等)集中到统一的信息平台。网络生产管理工作如果能够有效地集成到一个信息平台中,就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包括风险、供电以及营销。智能配网生产的团队管理平台的应用主要包括应急配电团队,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而且还可以解决一定的生产需求。智能配网的生产管理平台有效地结合了每个系统的资源,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连接。此外,智能配网的生产管理平台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综合管理功能,如故障的现场分析、车辆维修以及搜索员工位置等。在此基础上,必须要进行统一地管理和协调,并改进和完善配网运维系统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相关的服务水平。
4.2建立运营和维护一体化的新模式
一是组建开发和维护小组,正确合理地引入操作和维护领域的一体化责任制,并明确任务和责任的划分。所有人员必须要明确自己在智能配网领域的责任,还必须要重视一般的操作和维护问题,进而提高运营和维护效率,以及提高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二是全面落实所有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认真确定评估标准,计算每个人的工作复杂程度、工作量指标以及最大化员工的内部潜力。坚持精神和物质同奖励,坚持积极领导,创造典型的激励机制,同时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和发展平台,使员工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重视与关心,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3主站系统
在分布式综合智能配网的运行维护系统中,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配网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便能够实时监控配网,并使智能配网可以提供最佳的合理化程度。重点是改善智能配网中故障的隔离以及提高恢复电源的可能性。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实现核心技术的一项支持性平台,同时也实现了智能监视预警、促成拓扑防误等的高级功能。此外,可以使用主站内的配电自动化线路开关来执行远程开关操作,以监控预警系统数据,并启动自动化、预警和其他功能,为有效地监管和完善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
4.4制定实施计划并合理分配工作
在管理实施风险时,应考虑整体运营和配电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智能配网系统的最大负载能力包括人员分布、时间分配以及总工作量等。必须评估团队的承载能力和监管风险,并将其传达给监管部门,而且监管部门必须要合理组织每个团队的工作。在整合配送、运营以及维护,且工作复杂、工作量高时,就必须要智能地实施工作量的分配工作。在制定整合电力分配和运营的计划时,必须要制定正确合理的流程与方案。该计划还应明确监管有关机构的责任,以避免责任不明确和计划模糊等问题的出现。所有部门必须明确划分和高效整合各部门的有关监管工作,以确保整合配送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完成。
5结论
总之,在深入了解区域配电网系统特征的基础上,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在充分考虑外在及内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更科学完善的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方案,最大程度上加强对配网运维过程中各重要环节的管控,尽可能地保证区域配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满足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需求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管理体系的学习和认知,最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尚龙.“互联网+”技术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7):242-243.
[2]林志杰.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186.
[3]张仕航.智能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4):146-147.
[4]吕培强,王加臣,杨启明,陆辰缘.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2):161.
[5]高中强,袁燕岭.基于GIS的配网运维智能终端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0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