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将土地的利用价值提高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土地整治工作在不停的推进中。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有效提升我国土地整治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土地整治;分析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与人类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土地问题也愈发得到重视。如果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缺乏对土地问题的重视以及缺乏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将会带来相关问题和麻烦,从而限制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土地整治工程通俗来讲就是有效地调节土地与人类之间的矛盾,通过调节土地资源以及人类的供需以达成人类和土地和平共存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来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将是新时代的主题。
1土地整治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1.1 GPS 技术
定位向来是监测土地中重要的一环,野外踏勘是传统用来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项技术不仅能确定土地整治的实际位置,还能确定轨迹路线和划定项目区的范围。而野外踏勘作为传统的技术,采用的工具也是在一直更新,从早期的用来定位的工具罗盘,指南针等来进行位置勘探,方向辨别。但这些早期的工具准确度低,从而导致工作量大,效率低。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工具也在不断革新,出现了手持GPS定位,经纬仪等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但是成本过高和便捷性不足是其缺点。在这种模式下,智能移动端GPS的出现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精确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外出携带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
1.2 RS 技术
RS技术其实就是遥感技术,英文全称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是指接收电磁波信息的现代集成技术在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从高空或外层空间,并通过扫描、拍摄、传输和处理这些信息,进行远程控制的测量和识别各类地质。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应用遥感技术是为了调查准备整改地区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等基础情况。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基本资料,才能将这些情况客观公正的反映在意见报告书里边。采用遥感技术能够运用准确数据对该地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考量,并且效率更高,能够更加多方面的及时获得所需要的数据以及信息[1]。一般来说,调查技术需要的公共项目区域所在单元网格作为基本的信息单位,以此来获取基本指标,例如地形和土壤,以及更详细的信息,如土地的开发达到何种程度和土地的发展潜力还有多大等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二次数据处理为后续建设更好的提供数据支持。
1.3 GIS 技术
应用程序是基于GIS的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数据空间化,将空间数据摘要的特点等调查数据转换到GIS平台,储存和管理利用GPS、RS获取的信息空间数据,建设电子数据和电子地图。例如获得温度的空间分布形式的数据以及在经济容量的数据基础上对耕地进行调整,可以提高工程的进度。GIS技术标准的应用是智能的移动端借数据空间化的特性,将调查数据转换到GIS平台,从而形成电子数据和邮件用来辅助更好的施工,比如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图的形成,土地整理后的农耕用地的质量等不同的空间分布,为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对社会、经济、生态影响程度的评估提供强有力证据。截止到目前,相关网站可以免费下载很多全国地理的空间数据(山川水系,DEM数据显示,植被类型的分布的数据,地形和类型的分布等),通过GIS软件早己可以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共享相关数据,甚至对整个项目的土地类型、土地已有利用等相关的讯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具体应用
土地整治的工程中,一般会包含五个流程,分别是提前考察该项目,分析其可行性,之后确立该项目,实施项目最后验收该工程项目。为了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的质量,以及确保足够数量的耕地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此时显现出了强大的作用。
尤其是检测土壤的环境,提取土地的数据利用和管理及运用土地的一些信息,具体的信息如下:
2.1 土壤环境检测
检测土壤环境是确立项目之前的第一环节,土壤环境对后续农产品的种植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土壤环境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因此在确立项目之前进行土壤环境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壤进行全方面的检测,例如土壤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土壤周围的环境如何,是否会存在沙化的趋势。确定以上信息,采用信息技术会方便许多,并且更加快速且节省人力物力。
2.2 土地利用数据提取
会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最大原因就是土地利用。不同于原来的人工勘察工作,利用RS技术获得土地的使用状况,对土地信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图像方法不仅仅能够得到土地完整的光谱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模拟操作土地的结构,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并指导实际中的土地的合理利用。
2.3 土地信息管理
管理土地信息的技术与手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之前已有的土地信息进行系统化的记录,更新以及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土地信息是一种改革,也是一种升级。之前人工的管理手段,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纰漏。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更清晰地记录,方便管理,并且不容易出现人为丢失遗漏信息等情况。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采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比,在制定方案时会更加全面,也会加快土地信息的管理进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土地信息是十分明智且合理的[2]。
3 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3.1 公众参与程度得到提高
土地整治不能只是国家层面单独进行,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公众积极参与进来。要让公众有参与感,且认识到是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地整治的关注度,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要想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土地整改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更要宣传对农民自身利益的影响,这样才能让农民深有体会,且全心参与进来。进行宣传的手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例如投放类似的公益广告或者播放与此价值相接近的影视剧作品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公众,加强公众对土地整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国家采取强硬的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软硬兼施。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无法全面地了解到国家战略及布局,没有大局观,只在乎本人当前利益。因此这部分人会对土地的整治工作形成一定的障碍,会拖慢土地整治工作的总进程。还有一些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对土地整治工作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待这些人应该采取一定引导的措施。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到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引导民众走向正确的道路,政府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干预是正确且可行的。政府引导民众认识到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这样让全民参与其中,土地整治工作才能更好更顺利地进行推进。当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民众的利益以及意愿,在不损害民众的利益的前提下,与民众共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进程。
3.2 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得以实现
现如今要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此问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是一定有利的,且利大于弊,这些只不过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土地整治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的规模利用以达到规模效应,而且还能够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并且,要深刻的了解到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当然农业与经济之间也并不是对立的关系。生态环境、人类、农业、经济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合作的关系。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当地的政府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手段进行土地的整治工作,进而实现这一目标。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系统,以及对人才越发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够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信息化的技术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因此研究相关课题也非常有实用性和必要性。土地的整治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提高作用。在信息化越发普遍的今天,相关工作人员更加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提高整治工作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超,吕雅慧,郧文聚,高璐璐,朱德海,杨建宇.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01):1-22.
[2] 桂思清,李伟. 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区域治理, 2019,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