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带电检修的安全防护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期   作者:杨 滨
[导读]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主要是为了检测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确保区域供电稳定。
         摘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主要是为了检测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确保区域供电稳定。输电线路属于高压输电系统,带电作业危险系数较高,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重视起安全防护工作。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隐患;安全防护对策
引言
         输电线路覆盖区域广,穿越区域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从而增加了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的难度。输电线路设备长期暴露在野外,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排除线路故障、缺陷或潜在隐患,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路巡检。输电线路传统巡检方式为人工巡检,存在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巡检困难、不易发现瓶口及以上部位缺陷、巡检效率低等问题。
2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影响分析
         2.1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其电流会严重影响人体。具体来说,在这一过程当中会产生两种电流,一种是暂态电击所产生的电流,工作人员处于低电位在接触地绝缘导体的时候,会导致所储存的电荷被释放形成暂态电击,导体放电量越大,那么对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另一种是稳电击所产生的电流,电流伤害程度是由电击伤害大小所决定的,在发生稳电击的情况下,电流一旦超出人体感知范围,将会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
         在输电线路带线运行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工频电场,电压等级越高,工频电场强度也就越高,两者之间是成正比存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与导线距离是成反比关系的。工作人员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过程当中,距离导线更近,那么也就具备更高的危险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出现意外。
2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对策探讨
         2.1提高电场强度防护安全性
         切实提高电场强度防护安全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电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强电场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因此在进行实际作业之前,应做好对输电线路周边电场强度的科学化调整工作,做好对电场强度的检测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设置安全范围,实现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有效防护。
         2.2确定检修周期
         输电及高压配电架空线路检修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项目:(1)标准项目;(2)非标准项目其中标准项目由多个检修内容构成,分别为检测不良绝缘子、铁塔螺栓加固、清扫绝缘子、刷油漆、砍伐防护区内的树木及扶正倾斜铁塔等。这些检修内容都会在规程内体现,电力企业通常会依据规程进行检修计划的编制,并严格执行检修计划。但电力企业内部改制后,企业需要自负盈亏,为节省成本,电力企业不仅需要考虑检修质量,而且要强调检修成本和检修时间的重要性。实践结果表明,保障运行维护效果是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始终把握线路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检修计划才更为合理,由原来的按期维修变为现在的应修必修,不应修必不修和修必修好。由于检修工作量较大,并且多为停电作业,要求检修人员对线路绝缘子老化概率进行计算,以此为条件,合理调整绝缘子检测周期,如果线路绝缘子老化概率小于万分之一,则无需对该型号的绝缘子进行检测。布置在线路上的绝缘子串,检修人员应该以月或降雨次数为周期对其进行检修,检修内容为清理和涂硅。只有选择合适的检修周期,才能使检修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未来几天有雨,则工作人员无需对绝缘子串进行清理和涂硅,在降雨后完成检修即可。究其原因,主要是降雨会使清理和涂硅的效果大打折扣。输电及高压配电架空线路的检修周期需要合理安排,要求电力企业深入调研,掌握线路的实时状态,以降低线路检修的难度和工作量。


         2.3分析输电线路运维检修价值
         输电线路的检修价值分析输电线路是负责将电力能源进行远距离输送,并将各级变电站连接成整体,形成电力网的一种电力线路。与地下输电线路相比较,架空线路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易于检修维护。因此,架空线路输电是电力工业发展以来所采用的主要输电方式。通常所称的输电线路就是指架空输电线路。通过架空线路将不同地区的发电站、变电站、负荷点连接起来,输送或交换电能,构成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或配电网。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了优化架空输电线路运维,提升检修建设管理质量的关键,电力是支撑社会经济市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电力检修管理,才能够提升国家综合建设实力,更好巩固我国能源、经济、科技建设质量。
         2.4电力技术创新
         电力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电力技术创新是实现线路、输电设备性能提升及其运行周期延伸的基本途径。小电流接地设备是一种新技术,可以将由外部因素导致的线路短路等现象有效减少,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自动化保护设备同样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以提升新技术在高压线路运全安全方面的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监控电网系统.
         2.5重视带电作业操作人员安全培训
         工作人员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输电线路带电操作安全。当前我们发现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因此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当中,电力企业要充分重视起对带电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促使其掌握完善的安全操作技能,保障带电作业安全。与此同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从输电线路巡视和带电作业测量等方面入手,教育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来展开作业,掌握作业器具的检查维修以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确保正确应用,在提高带电作业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带电作业的有效防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6实际调研
         引发线路故障的原因有许多,甚至一片小小的树叶都能成为故障的诱因。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为单相接地,且这种故障具有瞬发性的特点,很难在导线上留下较深或较大的痕迹,所产生的后果也并不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检修的难度。要求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深入调研,细心观察。例如,因树枝掉落引起的单相接地故障,在故障发生时,电弧会随即产生,故短路点存在燃烧痕迹,如果检修人员能够在检修过程中耐心观察,就可以对故障点进行明确。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检修效率,亦可采取先进的检测仪器,通过对单相接地特点的合理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定位故障点。检测仪器的检测原理为: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电流会沿着故障点的方向流动,并且故障电流与普通电流相比,含有大量的谐波,这些谐波会形成磁场,此时使用磁感应接收器,在选频放大之后,可以将仪表指示为依据,对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检测的效率。此外,检修人员还可以根据故障表现,制定完整的检修计划,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有着较高的风险,一旦出现疏忽将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要重视起安全防护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提升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输电线路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郑艺兵.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技术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162.
[2]祝昆.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8):110-111.
[3]严宇,刘夏清,邹德华,李稳,章健军,龙洋,徐显金,吴功平.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双轴联动控制研究[J].高压电器,2017,53(11):92-98.
[4]徐峰.220kV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的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9):106.
[5]史立春.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