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班云海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班云海
[导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中的建筑物多以高层和超高层为主,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的是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也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近年来,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篇文章将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中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少的局面在不断加重,为了解决这种局面,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建设,能够使有限的土地面积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也同时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居住空间。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需要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承重力,还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施工技术要点的掌握,并要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合理的把握。
         1、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1.1 立杆选择技术
         建筑施工时,要结合相关的建筑施工要求,进行立杆位置和布局的确定,这样能够避免由于施工工序混乱导致建筑出现失稳情况,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场地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水文条件进行立杆的选择。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立杆的管径材质、厚度、长度进行确定。要合理的控制杆与杆之间的间距,完成合理的立杆布局,使建筑的稳定性得到保障。进行立杆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各个扣件之间的吻合情况,要使结构能稳固的连接,使立杆结构更加稳固。
         1.2 施工检查工作
         进行高支模施工的检查是比较繁琐的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环节,施工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高支模施工程序是比较繁琐的,这项工作要求安全度必须提高,要对施工过程严格的把控。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要使不同的施工工序同时进行,并及时进行每个工序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每个施工工序都合理,减少返工情况,也降低工程投入的成本。作为管理人员要做好高支模施工过程的交接工作,要对负责的工作内容和施工区域严格的检查,尽最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施工进程及时关注,对于出现的施工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得高支模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3 施工验收
         土建工程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整体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正常施工过程中虽然也能做到施工检验,但只是针对局部工程安全性的验收,无法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有效验收。为了验证高支模结构可以具备较高的承重能力,在进行验收时需要对高支模整体结构扣件的连接情况、基础构件物理属性等进行细致检查,在确定结构没有出现偏差的情况下,进行整体结构稳定性能的考量。
         1.4 回收再利用
         在完成施工任务后,所使用的高支模构件需要进行拆除,并放入仓库进行存放,为后续施工做准备。在进行构件拆除前,应对所有构件进行检查,利用合理的拆除顺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构件损耗。正常施工过程中,部分构件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损坏,虽然此类结构件数量较少,不会影响整体的施工结构,但是对于此类构件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减少循环利用时对高支模结构造成的威胁。
         2 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
         2.1 准备阶段
         建筑单位需要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辅助工程建设,在进行施工之前,安排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水文环境、地质环境进行重点考察。水文环境主要考察该地区的降雨和湿度情况,以此确定施工时间和高支模安装方法。地质环境考察结果影响着立杆之间的距离和管径选择。

在进行现场环境考察的过程中,该建筑单位对目前高支模构件的管壁厚度、材料、直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单位面积不同参数下高支模的承载能力,结合当地地质环境情况,规划施工现场的立杆布局,增强高支模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除此之外,该建筑单位对垫脚板进行了各方面参数的综合考量。垫脚板可以增加立杆的受力面积,提升高支模构建的承载力,并确保高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垫脚板选择时,应结合土建工程的实际高度和施工现场地质环境进行选择。该建筑单位将高支模施工方案中的重点对接点进行标注,以提高所有技术人员的重视度。
         2.2 安装阶段
         建筑单位在进行高支模安装时,首先,对支持顶部稳定性的回填土进行检查,确保回填土层的紧实度,减少回填土层密度较小,引起支架高度下降的问题;其次,在安装过程中,该建筑单位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高支模安装的规范性,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提升高支模安装过程的操作安全性;最后,在高支模安装前需要明确高支模材料质量是否达标,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对高支模安装材料进行随机检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支架进行及时更换,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尤其是重要连接点附近的材料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管控,对衔接不紧密或材料不达标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减少高支模支架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安装过程中,所有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及时沟通,及时发现现场安装的各类问题,提升高支模安装质量。
         2.3 验收阶段
         建筑单位主要从整体结构、结构衔接、安装细节三方面进行检查。在进行高支模整体结构验收时,第一,对立杆的整体布局进行检查,结合设计方案,检验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吻合度;第二,检查回填土密度,可以选择随机取样法,根据不合规数据所占比例来判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衔接的重心是检查各衔接点之间的紧密度,确保每个衔接点连接都符合要求,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安装细节的检查主要围绕立杆密度、垫脚板磨损、环扣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单位面积内立杆承载力固定,进行项目施工时产生的初始重量可以进行初步预估,结合两项指标可以推算出单位面积内立杆密度。垫脚板不同程度的磨损会对垫脚极性能产生影响,将磨损较严重垫脚板所在的区域、位置进行记录,对重要位置区域内不合规构件进行替换,增加高支模构件的可靠性。
         2.4 拆除阶段
         建筑工程在完成现阶段施工之后,需要对高支模构件进行拆除。在进行拆除时需要对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严密控制,以减少不合规操作造成的安全隐患。建筑单位在确定高支模拆除时间时,主要参考标准是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强度。如间隔超过 8 米的建筑物梁板,其中钢筋数量较多,在混凝土强度超过 75% 就可以进行拆除;对于建筑钢筋数量较少的结构,只有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 时才能进行拆除,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拆除工作时,该建筑单位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在施工现场空出安全范围,并在周围设置警示牌,使施工人员能够保持警惕,减少拆除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建模构件属于可多次利用的材料,在进行构件拆除后,应对所有构建进行检查,将出现质量损坏的构件挑出,根据损耗的构件数量进行库存补充,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够有足够的构件。将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构件进行集中储存,待工程结束后集中进行处理。
         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高支模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要想有效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作为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作为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要求合理进行每个环节的施工,注重在不同施工阶段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力度要提高,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使建筑工程安全、顺利的完成施工,并且得到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 许国彪 .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15)
         [2] 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 唐礼松 . 低碳世界 .2017 (13)
         [3] 高支模技术在现场施工中的应用 [J]. 侯良民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