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建筑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提高我国建筑商的整体建设水平,以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可知,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主体结构,才能保证施工各阶段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建筑主体结构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技术要点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城市化进程在持续加快,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建筑层数,我们需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分析。在建筑中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高度的增加,对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也明显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建筑施工团队需掌握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还需把握好施工质量,以确保建筑的稳固性,提高建筑实用性、安全性,现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效果。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2.1测量主体结构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也是保证后期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建筑的地基部分,更应该做好测量工作。最终的测量数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参考,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其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2.2模板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面对不同的结构、不同场所的功能,我们所选择的模板工程也有较大差异,整个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安装、施工的平整度、垂直度,还需随时对观测、下方支架的沉降情况进行记录,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同时,首先要对底模、侧模、端模进行清理、修整,并使用检测仪器对各场所进行定位,检查各定位线准确程度,并在制定位置布置好锚垫板、端模、侧模、预埋钢,在建筑施工中各技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
其次在端模安装中,要做好交错安装、外、内侧模型固定,螺栓固定等工作,还需将横向张拉成器安装到固定位置,在对桥面钢筋进行帮扎处理中,我们首先要进行挡碴墙、端墙模型、梁端不等边角钢的安装工作,而后对各个部位零件进行连接、固定,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3建筑钢筋施工要求
建筑的实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支撑,特别是钢筋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即使钢筋复核设计要求,在绑扎和施工该过程中,如果不能按要求实施,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建筑施工该过程中,严格要求钢筋施工过程的规范,防止产生质量事故。首先,钢筋进场,需要做全面检查和复测抽检,确保钢筋型号和规格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修饰和损伤程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钢筋存放方面做好分类和防护。根据抽检标准,由监理单位见证人员随即抽取送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满足质量要求后再接收,否则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钢筋工程往往环境恶劣甚至危险性高,为了满足钢筋施工质量要求,要做好技术交底,明确一线工人掌握施工要求并能熟悉操作,还应加强过程监管和检查。另外,还要给钢筋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套保证工作,特别是危险性高的地方,天气恶劣的季节、夜间施工、冬季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和平台建设,为钢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为了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规范,需要注重细节。做好错头绑扎,尽量减少钢筋接头施工,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误差。
2.4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混凝土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体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制备质量,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在保证水泥型号的前提下,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或者初凝等问题,避免混凝土质量降低的情况发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筑的高度和浇筑顺序。混凝土的振捣要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振捣速度,当混凝土不再出现气泡时振捣可以停止,同时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振捣前要确定好建筑预埋件和钢筋的位置,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施工区域的天气环境,喷洒适量的养护用水并铺设草帘等,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当出现混凝土裂缝时,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抓住主要控制点,特别是材料进场、设计方案优化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涉及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只有材料质量合格才能施工合格。无论是监理还是建设单位,要切实做好材料质量的把控。设计工作作为施工的依据,是质量合格的保障,需要做好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方案的细化和优化,保证设计意图可以实现,并明确各关键节点的控制要求,符合规范和行业实际。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要求较多,专业不同、方案各异,需要做好技术的前期交底和过程控制及完工验收,测量技术保障施工的精度和位置,确保水平度、标高和垂直度满足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复测和动态监测,确保安全和质量。
针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需要从材料入手,做好质量控制。从钢筋、水泥、模板等材料进场,就需要根据质量管理制度,由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员做好材料抽检工作,将需要检测的材料送第三方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如果送检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立即通知质监站和安监站进行备案,并同时告知建设单位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施工项目部在接收合格的材料后,安排专门的人员场地进行专业、严格的材料管理,确保材料有效、合理、安全存储和使用,避免错用和浪费。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根据季节制定专门的养护方案,只有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后才能拆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了提高模板使用频率,提前拆模,防止再次酿成质量安全事故。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比较难,需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把控好每个施工技术的难点要点。例如,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做好后期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并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性,以及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磨板施工技术的要点,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为建筑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
[2]于皓皓.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02):244.
[3]秦军,阳巧玲.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研究[J].居舍,2018(25):19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