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朱武平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朱武平
[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广保障性住房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装配式建筑随之而生。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广保障性住房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装配式建筑随之而生。它是实现全寿命周期品质保证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居住体验的必备条件。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离不开信息化与产品开发的深度融合。每一项新兴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都将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标准也开始发生着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变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为建筑施工效率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方面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能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精准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从概念上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我们容易将装配式建筑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结构形式或一种建筑类型。其实不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应该包含建筑构件的装配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一体化集成。从这个角度来讲,装配式建筑应该被定义为在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大规模机械生产和社会化供应下,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装配式技术为途径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
2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构件在工厂完成预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各种构件可以依照预先设定好的尺寸和样式进行生产,还可以直接在构件中设置门窗和管线。不仅如此,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构件开始朝着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
         3.1装配式结构体系
         装配式结构体系是建筑中的支撑部分,其形式决定了建造方式、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以及室内装修、部品、部件的使用。因此,主体结构技术体系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
         3.2户内配电箱位置的选择
         户内配电箱位置的选择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充分保证供电质量的同时,做到美观大方。装配式住宅建筑基本都会设置至少一个配电箱,从方便维修的角度考虑,配电箱一般会设置在大厅、走廊等位置,基本上所有楼层的户内配电箱位置都是一样的,不过因为配电箱的尺寸大、箱内管线多,结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将配电箱设置在预制墙体或者承重墙上。如果因建筑采用全预制构件,而必须将配电箱设置在预制墙体上时,需要依照设计尺寸进行洞口预留,在保证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同时,为后期的
         维护、检修提供便利。
         3.3管线分离敷设方式
         上述传统做法是将结构构件与内装填充体这两种使用寿命不一致的系统集成在一起,既加大了结构体浇筑或预制的难度与成本,也为装修工程后期的检修更换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管线预埋带来的后期问题一直是专业设计人员要力争解决的。


         3.4点位的预留与综合设计
         为了保证预制构件制作的规范性,确保设备点位齐全,在进行点位预留和综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核心问题:①无论是箱体还是接线盒,在进行预留的过程中,都必须依照预先定制的模数做好准确定位,确保预留构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②如果需要在预制墙体上设置开关、插座或者其他与电气系统相关的设备,则需要在墙体预制过程中提前留好接线盒的位置,优先选择86型接线盒;③对于需要设置在楼板内的设备,同样必须预留出深型接线盒的位置,确保接线盒能够实现与管线的可靠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接线盒的位置确定后,需要先由电气专业人员认定,然后再由结构专业人员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④在所有的设计中,孔洞以及构件的定制都必须能够在一张图纸上综合展示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整体结构的直观性,方便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4.1建筑物内电气供电照明系统的智能化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方面,供电系统这一方面是否能起到节约资源,是否绿色环保等问题都必须要考虑到,从而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建筑提出节能环保的理念的实现。在对建筑物内部供电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从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照明控制系统和冬季的摆放位置,摆放高度与多少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来设计。在这一智能化电气设计供电照明系统的设计中,相关的设计者应该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更改与创新,这样既能达到用户对建筑电气智能化供电照明系统的肯定,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2建筑工程使用智能化时技术材料的选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在采用智能化技术的同时,就对相应的材料与材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当代社会,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推广,建筑工程在材料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质量要求,相比以前,在施工各方面也有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围绕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材料被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行业中,所以建筑行业的材料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比如,当今社会,空心电缆已经运用到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当中,有利于建筑工程更好更便于人们使用。
         4.3未来发展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将受到项目投资规模和智能系统集成商质量的影响。相关配套服务也难以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要求。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不断转变,都为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5G网络的概念为未来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中国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中,必然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不仅可稳定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可提高智能系统的节能效率和运行效率。智能建筑集成商不仅要为居民创建更先进的智能系统。同时,还必须关注智能建筑在运营阶段的节能效益。目前,智能建筑的各种优势和性能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相信在未来高科技成果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产品的主流趋势,进一步完善操作对象的整体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也必然会随之迅速发展。人们在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智能建筑的认可度也在持续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作为智能建筑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另外,站在智能建筑使用者的角度上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具备极高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能为日常生活提供巨大便利;另一方面,也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智能建筑而言意义非凡,只有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有效策略,才能在确保智能建筑整体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为我国建筑领域谋划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苗琳璐.关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甘肃冶金,2019,41(06):110-113.
[2]王喆鹏.建筑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111-112.
[3]黄兆阳.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管理[J].河南建材,2019(06):304-305.
[4]梅春燕.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建材,2018(06):342-343.
[5]王义,闫飞.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