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十分重视城市建设,由此产生了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包含了两个环节,分别为预制、装配。装配式建筑是当今时代的新生产物,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可产生较高的发展价值,有利于建筑领域更快实现革新。针对装配式建筑当前的状况,文章详细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最常运用的施工技术,同时对其结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因素;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局势相当可观,建筑施工技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而且出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一般不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可达到较高的施工效率,可节约大量的劳动力。相较于普通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空间划分比较灵活,而且可以自由分隔房间。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我国于2014年正式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一般以此为依据。规程系统规定了装配式结构、整体式结构,同时规定了剪力墙结构,如建筑材料、设计,结构设计与安装施工,以及工程验收等多个环节。
1.1 技术策划
技术策划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设计单位必须清楚建筑项目的成本限额、外部条件以及产业化目标,同时了解项目定位、建设规模等,这样才能得到标准的预制构件。设计单位应及时联系建设单位,以此确定有效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的预制。
1.2 方案设计
装配式建筑需进行技术策划,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对立面、平面设计进行优化,使装配式建筑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这样才能得到标准的装配式建筑。通过对立面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制造出不同的结构构件,按照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建造方式,以便设计出个性化的立面。
1.3 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设计预制构件、内装部品以及设备设施,包括施工图在内,应结合预制构件的预埋要求。此外,装配式建筑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水措施。
2.4 设计构件加工图
构件加工厂必须与设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以此设计出构件加工图,按照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将预制构件的尺寸与类型提交给设计单位。通过对预制构件门窗、机电管线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预制构件的正常运输,将装配式建筑附近的临时设施考虑在内。
1.5 设计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阶段,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模数化原则,尽可能减少构件类型,以便得到精确、标准的构件,这样工程造价才能有所降低。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部位有降板、开洞,还包括异形等。现浇施工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当然也要考虑当地的运输条件,包括加工生产能力、构件吊装等因素。与此同时,预制构件应充分体现耐久、耐火等性能,设计预制构件时,需保证生产可行性、成品安全性。对于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可增加相应的构件脱模、预埋吊点等,根据具体的隔热保温要求,以此对预制外墙板进行设计,使之与空调、散热器的安装要求相符。建筑结构若包含非承重内墙,应选择质量较轻、易于安装且隔声性好的隔墙板。
1.6 构造节点设计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设计构造节点,以及外墙板的接缝、门窗洞口进行预制。有的材料不具备良好的防水性,或构造节点达不到建筑的力学要求,可根据当地气候,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满足防水、节能要求。外墙板垂直缝需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可采用构造防水结合材料防水的方式,同时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热胀冷缩等因素,对接缝进行设置。
2 装配式建筑施工
2.1 使用状况
笔者详细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发现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专用型,另一种是通用型。就目前来说,使用最多的是通用型。建筑工程施工运用通用型结构,建筑物将具备更好的使用性能,这样就能达到工程施工要求。居民住宅、厂房建设采用的是专用型结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施工通过运用装配建筑,可便于操作,主要为轻质墙板,这样可降低工程造价,使建筑施工体现其有效性;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工程施工速度也将加快,而且不会影响交通、环境,能够为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使施工人员更好控制工程质量,应充分运用装配式建筑结构。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达到较高的安全水平,而且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2.2 常见的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预制内剪力墙,还包括叠合板安装以及窗体施工,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
(1)内剪力墙施工。为了使施工质量水平得以提高,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将各个预制构件连接在一起,同时做好安装工作,提前预留相应的螺栓孔、插筋等。建筑施工采用这种方法,其稳定性将得到提高,将构件与剪力墙连接在一起,可快速提升构件的连接精度。
(2)叠合板安装施工。安装叠合板是装配式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质量。想要提高工程施工水平,负责安装工作的施工人员,应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对安装方向做适当调整,把握好安装距离。通常,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的距离为30cm。为防止发生偏差,叠合板应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向。对预制吊板进行安装时,负责安装吊板的施工人员,应合理选择吊装安装方式,保护好叠合板,使吊装达到较高的紧密度,同时采用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底部设置一个临时支架,提高其稳定性。
(3)预制窗体施工。将预制窗体安装在装配式建筑中,可起到极大的作用。装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连接螺栓与螺母,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窗体方向,使螺栓能够顺利插入,采用这种手段可全面提高预制窗体的稳定性。
为了使建筑工程达到更高的施工质量水平,必须采用优质的装配式构件,严格管理各个生产环节,以此提升其性能。一般来说,装配式构件呈现出弹性状态,遇到恶劣的雨雪天气,容易出现裂缝,这样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装配式构件也会受地震的影响,为避免出现非人为损伤,必须提高装配式构件的自我修复能力。
3 装配式建筑所需采用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浇筑环节
装配式建筑施工包括了混凝土浇筑这一环节,它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需严格检查构件所需模具的质量,保证模具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也要检测钢筋成品,这样混凝土构件才能顺利开展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作业还未开展之前,应认真观测相关构件。如果出现形变问题,必须立即采取补强处理措施,等施工结束之后,再进行养护施工。
3.2 装配式构件运输环节
运输装配式构件期间,应加强管理,慎重选择运输设备,同时采取加固措施,运输构件过程中,应保护好构件。可通过制定一份运输计划,保证该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以防构件出现质量问题,运输期间应避免紧急刹车。
3.3 装配式构件的存放
构件运输极其重要,当然也要重视构件的存放问题,施工人员应综合考虑构件的实际特点,将其放置在合适位置。通常,楼板和顶面这两种构件应采用竖向的存放方式,梁体构件应采用横向放置方式。放置构件过程中,应提前压实处理地面,防止发生洼陷情况,采用这种手段,可保证构件质量。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装配式建筑建设。为顺利开展建筑项目施工,必须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设计施工环节,只有认真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并展开深入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其次,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产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月琴.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2):138+141.
[2]刘海第.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9(6):57.
[3]王润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