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使项目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满足业主需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等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建设工程传统模式转型为智能化模式提供了基础。不过,目前在智能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管理仍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仍然是研究前沿实践和理论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智能工程管理、施工质量上更进一步?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为大家提供了新的质量控制思路。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现路径;
为了不断地实现建筑行业建筑技术的进步和突破,在建筑设计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施工是当前建筑工程行业想要获得发展和突破的重要举措。施工环节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质量管理做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整个工程正常运作的原动力,也是让整个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若是因为质量管理原因而出现项目风险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施工进程和施工的质量。
一、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1.智能化工程质量问题分析。据调查,目前智能化工程的建设,真正按进度、实施质量要求,最终投资而且完成用户(业主)满意的,只有极少数(20%),绝大多数工程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不少工程无法验收,或者验收后弃之不用。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智能建筑由于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相关的专业人士相当的缺乏。对智能系统的定位单位非常缺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没有目标以及方向,也没有在设计阶段形成初步的需求理念,对于先进技术的采用是否适合自己的现状,应该到什么高度,也没有依据以及标准。系统施工过程中,工程有时为了赶工期,工程施工时间被压缩缩短,导致智能化工程安装及调试时间太短,试运行时间预留不够,造成智能化系统质量问题多,返工量很大,工程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2.施工各方配合的原因导致质量问题分析。首先,对于施工的各方的配合来说,每一个工程参与方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对于各个承包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指标,工程总体控制状况以及工程质量等等没有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在实施中都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以至于在进行施工中的配合是相当的不顺畅。对于业主来讲,考虑的是确保对功能的完善,装修公司可能考虑的是工期等,对于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相互配合以及协调的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并且这种现象在各个参建单位在协调以及配合中都存在。因此,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以及配合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前提。如果协调不好各个施工方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能力有所影响,也会阻碍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严重的对于工程的交付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3.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导致的质量问题分析。当前,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除了项目管理人员之外,其他的专业系统调试人员以及专业的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基本没有。有一些工程在中标后,将安装工程的主体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或者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造成工程质量一塌糊涂,并且存在很多质量的隐患,给业主方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有些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技术方案无法确认,工具材料配备的不到位,施工任务分配不明确,技术交底进行的不彻底,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没有得到培训,没有检测的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标准,施工人员对于自己的施工任务以及工序程序和质量标准不是很清楚。
在工程中,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技术能力直接就体现在工程的质量的等级中,因此,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人员的培养,当前,很多施工人员注重任务的完成,不计结果,不究原理,不重视过程控制,对过程细节没有重视,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简单问题的重复犯错。
4.施工工艺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首先,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工艺流程施工,穿线线缆距离超长、各种规格线缆敷设混乱,线缆端头无标识或标识不牢靠,线路接头过多及接头处理不当引起断路或者短路。常见的主要有:墙壁线路被电锤打断、铺装地板时气钉枪打穿了线缆管或护套线。其次,由于接地不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由于弱电设备接地没做到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电梯内无采用电梯随行专业电缆,无设置抗干扰器,导致监控信号不稳定,图像质量差等。KBG 管的切割,严禁采用电、气焊切割,管子切割后,应用扁锉打磨光滑后才可使用;配管和桥架跨接要接地;桥架和配管线缆敷设后要盖板,防老鼠或者其他破坏,加盖锁螺丝时注意破坏线缆;电缆敷设分先后顺序,整齐排列,避免重叠交叉,并考虑足够的余量,电缆敷设后应及时编号和挂记号牌。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多个子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动控制及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对接地的理解和要求各个子系统都不太相同。设备安装时线路连接在压接中不牢靠造成虚接,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等等。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对策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工程质量负责人,以形成明确的项目质量控制责任者的关系网络架构。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等,形成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管理文件和手册,作为承担建设项目工程实施任务各方主体共同遵循的管理依据。项目管理者主持编制项目总质量计划,并根据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布置各质量责任主体分别编制与其承担任务范围相符合的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完成质量计划的审批,作为实施自身工程质量控制的依据。
2、加强管理力度与沟通协调。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明确员工自身的任务分工,提高自身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质量控制中来。加强工程参建各方的沟通协调,真正的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把控。
3.严格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把控。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材料的购买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设计文件。采购人员的选择,一定要重视员工的个人素质,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合规性培训。并进行实时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整个工程各行所要的建筑材料进行彻底的安全隐患排除。只有保障了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在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施工风险和质量风险。其次,还要确保材料单位使用规范,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现象。
4.技术交底,员工培训,样板建设。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施工作业技术交底不能仅仅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完成,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施工人员。建筑智能化工程因涉及的系统较多,不同的系统设备类型、施工安装工艺都有差异,最有效果的方法是实行样板建设,全面推广的形式 。
5、坚持PDCA动态质量管理。每一循环都围绕PDCA循环来实现预期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增强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总之,在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将工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把控,是保证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性,还需要在体制上和制度上进行完善,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宇鑫.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框架及实现途径研究.2018.
[2]刘红艳.浅谈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框架及实现途径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