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步伐和用户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概述建筑设计方案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并重点就建筑设计方案的新理念展开分析,提出了完善管理机制等方法,以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质量,满足生态设计新要求,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民用建筑;生态建筑
引言: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追求人文化和生态化。因此,确保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成为了建筑设计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建筑设计的首要内容,建筑设计方案的理念和规划管理与整体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注重细节处理并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一、建筑设计方案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一)体现城市特色规划的需要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关乎着城市建设的未来走势,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引领区域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市建设要结合地域特色并不断向国际化发展,但在惯性思维的引导下,常常将“落后”、“保守主义”看作是国际化的对立面,实际上此种想法是有一定弊端的。不考虑自身特色和发展需求、只是盲目跟风、建筑方案的设计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这都不利于城建规划的发展。因此,要结合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规划的需要,本着“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考虑到城市建设所处阶段的差别,构建适合本城市特点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具有独特意义的国际化色彩[1]。
(二)落实城市整体设计的需要
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管理的职能十分重要,城市的形象风采,也综合反映了它的管理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对城市建设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建筑设计要融入前卫的理念和规划细则,其与国家总体发展思路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建筑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部分,开展具体方案设计时要发挥灵活性、创造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将建筑设计看做是一种思维、是对城市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在相应空间示范范围内,发挥美学功能、满足时代需求、创建优质的公共环境。
二、建筑设计方案规划与管理的具体工作
(一)建筑设计应考虑住宅群体组合和节约居住用地
合理组织建筑群体的规划布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而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在进行方案规划时一是要考虑公共建筑的选址;二是要尽可能保证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相结合的布置,以人为本,方便居住使用;三是要充分利用绿地、河流占地以及道路规划,做好局部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实用性。四是做好整体空间的限定,通过多种住宅群体组合排列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例如,行列式、周边式、院落式以及点群式,注意结合地势地貌进行合理的选择应用。
(二)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工作也要争取实现可持续化,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建筑设计应优先考虑节能方案,加强自然能源的利用。其次,转换建筑设计的思想。
还原建筑的本质功能,做好全方位的协调。最后,要重视改造工作。老旧建筑不仅与城市整体建筑格格不入,同时由于材料、构造的落后,也无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应改造和再利用。可持续设计涉及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设计理念出发,到原材料、加工、运输、产品使用等等所有环节都应该充分考量。
(三)保证个性化的生态设计
关于建筑方案的规划理念,最为常见的就是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将设计重心放在突出自身形象上。第一,熟练应用设计技术,并掌握周边环境,勇于尝试平面设计、立体构造等手段,强化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此同时,使建筑与地势地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欣赏性的同时,又保有自身的个性化,达到形神兼备。第二,关注整体布局,使建筑设计看起来搭配得当、错落有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保证个性化的生态设计,需要更前沿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的建筑发展还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还未得到贯彻应用,对于进一步突破建筑方案的合理规划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四)增加室内空间绿色
近年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为:追求节能环保、返璞归真,除了大量使用混凝土、木材、石材这些接近自然的材料作为装饰外,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注重导入自然光、将更多的绿植不断地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因此,建筑设计不仅要从宏观环节上进行规划管理,还要注重细节搭配。
例如,增加室内空间绿色,使内外结构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增强关联性和呼应度。
(五)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建筑方案的有效落实,要健全体制及管理制度,必要时可引入法律约束。第一,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对规划管理的相关程序,加强法制管理的干预,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率。第二,强化约束机制。以项目为单元,对建筑设计环节展开专项管控,并落实责任人。第三,落实监督管理机制。扩大监察范围,让工作透明化、细节化[2]。
(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
建筑设计方案管理中的相关技术规范是经过专业人士编制的,具有行业规范效应和法律效力。其中最突出的规范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要彰显绿色发展要求。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和节约能源等环保要求,并对绿化面积进行量化。其次,突出特色风貌塑造要求。将空调室外机等与建筑群不协调的物件进行隐蔽设计,保证建筑立面一体化。再次,强化单体建筑管理要求。单体设计要注意空间利用的大小以及组成结构的面积占用和空间占用。最后,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由社会焦点问题入手,科学管控停车位、商用房等配套商业建筑的设计规范,满足基本需求和相关管理要求。
结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分析,不但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实际布局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较为迅速,在依法强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从各区域的使用功能出发,使其逐渐的规范化,全面提高城市建筑群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焦颖.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中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27-28.
[2]周杰.浅析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规划管理[J].低碳世界,2019(0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