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保证,需设计人员设计分析土木工程结构,总结经验并加深理解及运用抗震知识。在土建工程结构中通过多种地震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物良好特性。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
1. 前言
地震是非常重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有很多地区曾发生过地震,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的伤害都比较重大,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因此,不管这种灾难以后是否还会继续发生,都应采取措施进行避免,积极制定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需设计人员提高对地震的认识,将新的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抗震,更广泛地实施抗震减灾工程。
2. 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建筑结构中抗震防震设计理念已成为建筑结构抗震防震房屋建设最流行的成熟理念。结合地震灾害中造成的破损进行总结并根据经验构建房屋主体,使设计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保证。土木建设中满足有关部门要求就是重要的一种设计理念,也是很多建设企业的具体要求,使相关防震工作在诸多领域和方面落实并实施。此外,还应深层次的设计抗震目标。使建筑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大众建设完成更具投资和消费价值的建筑物,使建筑物的进一步提高安全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3. 抗震设计关键因素
3.1 抗震施工应选择比较适宜地点
选择的施工地点主要是基于抗震防震的重要地点,确保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地点才能实现比较有效的防震减灾效果。仔细勘查施工地点的有关地质情况并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在土木工程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壤、自然环境等相关因素,以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防震抗震方面达到预期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选择具体施工地点这项工作提高重视,与建筑物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最适宜的施工地点,进而使有关实施计划的准确度更高。
3.2 抗震设计应科学有效
针对近年来我国发生各种类型的地震灾害,针对相同地震导致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区别而言,在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很多,而在质量结构方面并未积极有效落实地相关设计,针对差别不大的建筑材料,设计方案不同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参考有关设计理念及专业书籍,在防灾减灾工程中实施有效的设计方案,可使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明显降低,进而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统性的开展比较有效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进而实现减震防震的重要作用。
3.3 抗震建筑质量应具有一定保障
地震自然灾害并非发生的比较频繁,但若发生将导致十分严重的灾难和无可挽回的后果。地震具有十分巨大的破坏力,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防治预测地震灾害,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项目对地震灾害的有效抵御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人类对产生的自然灾难没有任何阻止的能力,但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可能缩小灾难产生损害的范围。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要性提高认识,积极培养良好的意识,采取客观评判地震等有关自然灾害,深入调查地区土壤情况,合理落实抗震工作,进而客观评判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
4. 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4.1 土木工程地基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在土木工程中地基设置是主要的抗震措施,主要是将地震危害尽可能降低,应重视地震产生的危害力,对建筑物提供更有效地保护,采取铺设沙土和碎石的地基,基于此充分发挥出防震的重要作用,进而使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而且,对投入使用的新型材料应尽可能增加一些,在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加大力度,使建筑物与有关标准要求更有效地符合,在有关土建工程中实现防震减灾的重要作用。
4.2 对选择的土木工程施工场地应提高重视程度
一是积极开展选择适宜的土木工程建筑场地,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而言,应选择的区域和场地比较平坦,这有利于对抗震工程项目的坚固性进行更好的塑造。二是选择的场地应具有视野开阔的特点,不仅便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还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最大程度。三是选择施工地区的土壤条件应具有良好质地和密度,密度的强度可实现对抗震性能更好的保护,并对抗震提高抵抗能力,在施建工程选择中较高的硬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由于其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具有有效保障作用,避免受到地震的割裂。四是土木工程一定不能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地震断裂带将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也难以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若处于频繁发生地震的区域,应对其抗震能力进一步加强,最好采取比较有效地措施进行防范,以上几点措施都难免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4.3 建筑物节点应设置具有明显隔震效果的装置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关键节点应采用效果较为明显的隔震材料,应用减震器等工具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产生的震动。但在土木工程高层建筑中,只能选择其它效果更明显的隔震材料,以免因楼层造成加重震动周期的情况,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不适。在低建筑中可使减震防震效果明显提高,进而实现最佳的减震效果,以确保低建筑物不会受地震而造成损坏。在低建筑中应采取有效的引导和使用措施,应用橡胶垫和其它一些隔震材料,将采取的隔震方式与方法进行相应增加。
4.4 应采取良好的竖向设计方法
设计人员在尺寸上应结合建筑物高度及上下结构等方面的比例采取科学合理地设计,并确保在受力过程中不会受到严重压力而造成压垮或产生形变等情况,针对竖立方面的受力采取深入分析的方式,并深入探讨抗震性能,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确保和维护好其刚性和强度,在设计上需设计人员采用良好的洞口进行整齐建造,建设完成与预期设计要求相符具有较高质量的建筑物。
5.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防震工作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切入点和关注点,是有效保障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有效措施。确保土建工程的防震工作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重要保证。土木工程有关设计人员应提高对地震的认识,结合实际经验,对土木结构深入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抗震工程的性能,将新的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抗震,更广泛地实施抗震减灾工程。在此过程中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使建筑物的进一步提高安全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而为居民创造美好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 谢朝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9
[2] 何志超.土木工程抗震设防施工的标准及方法[J],四川水泥,2016.11
[3] 高晓东.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16.18
[4] 张朕磊.某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7.5
[5] 周爱国.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10
[6] 凌观保.梁式转换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8
[7] 李秋萍.“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J],现代物业,2017.3
[8] 戴大志,逄毓卓,邵新妍.浅谈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
作者简介:
杜思妍(1987-),女,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