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化电量系统的线损管理实践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期   作者:杨帆
[导读] 摘要:近年来,电力部门不断推进智能电表的应用,并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够促进营配贯通,业务集成等水平,也为我国建设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平顺县供电公司  山西长治  047400)
        摘要:近年来,电力部门不断推进智能电表的应用,并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够促进营配贯通,业务集成等水平,也为我国建设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需要以业务扩张为源动力,规范业务协同,提高供电质量,促进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破除传统限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线损管理,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基于这一背景,电力企业提出了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并从数据治理入手,依托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加强数据管理,破除信息壁垒,促进电力系统的业务有机融合。
        关键词:一体化电量系统;线损管理;实践
        前言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经历了从最初的功能不完善、系统不稳定、应用起来困难重重到现在的功能完善、系统稳定、广大员工熟练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公司线损管理工作在管理体系、工作流程、考核机制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提高。为了实现高效的电力建设,加强电力供应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并探究其具体应用,以供今后工作参考借鉴。
        1线损产生的原因
        1.1电阻作用
        电路导线、变压设备和电动机组等都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导体结构,主要以铜或铝为主要材料。当其中有电流通过时,金属导体会因为自身的电阻性质对电流产生阻抗,一般称为导体的电阻。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电流需要克服导体的电阻作用,因此会造成一定量的电能损失,这通常体现在导体发热现象中。因为这部分的电能损失由因为导体电阻导致的,所以通常属于一种电阻损耗,损耗的程度与电流大小成比例。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会导致电阻损耗的相应改变,也可以称为可变损耗。变压器、电动机等损耗通俗称为铜损。
        1.2磁场作用
        供电过程中需要建立和维持交变磁场,才能够使变压器发挥升压和降压的作用。而电动机通过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以便操作和驱动生产机械进行工作。在电气设备中电流能够根据洛伦兹法则产生磁场,这一的过程称为电磁转换过程。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会在电气设备内部造成磁滞和涡流现象,这属于导体加热现象,从而导致电能损失。因为这种损耗产生于电磁转换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称为励磁损耗,其鞥能够使其中的铁芯散发热量因而也称为铁损。励磁损耗与通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值没有密切关系,但是与连接到电气设备的电网电压密切相关。如果电网的电压恒定时,产生的电能损耗也是固定值,因此励磁损耗也称为固定损耗。
        1.3管理方面因素
        因为缺乏对供电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严格管理,造成工作漏洞,造成经常发生不规范用电以及偷盗用电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电器元件漏电、计量设备损坏以及漏抄、错抄电表等情况,以造成电能的过度损失。同时这类因素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可遵循的规律,所以不容易对损失进行计算统计,因此称不明损失。在供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明损耗,因此也称为运行损耗。有些单位将低压用户划分为单月抄表或双月抄表,造成电力供应和销售抄表时间不同,这也会对线损统计产生不利影响。
        1.4其他原因
        例如,110kV及更高压的传输线路导体中因为电能放电效应而引起的电能损失。在电场作用下,各种电气设备的非绝缘部件因为介电常数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从而在电气设备之中出现发热而消耗电能,这类的损耗统称为介损。
        2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集成需求
        (1)数据集成需求。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主要涵盖多方面的复杂内容,通常包括线损管理中的同期线损管理、文件管理、拓扑管理、统计线损管理、理论线损管理、指标管理、线损监测等重点内容,必须和研发、监管、营销和调控等部门做好数据和业务的集成工作,实现数据完整、精确、高效地传输密切关系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质量。(2)平台集成需求。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平台需要集成多种平台为一体,包括数据中心平台、营销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电网GIS平台和统一授权平台等多平台的集成。(3)系统层面需求。对于这方面的集成内容通常需要分割为两部分内容,即平台集成和数据集成。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整合传输,从而将国家电网总部与各地电力公司之间平台进行连接。其中数据集成重点涵盖发展、调控、营销等专业部门的有机集成:而平台集成包含了大数据平台、营销数据平台、电网GIS平台、IMS系统和统一授权平台等集成。
        3系统部署方案
        (1)集成测试。需要统筹协调各业务系统制造商及相关科室单位,高效地组织实施系统集成功能的集成测试工作,从而证实系统集成功能是否正确和可行。(2)功能测试。关于涵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集成功能的内容,需要根据系统方案在良好的测试环境中开展相关配置和测试工作,从而使得系统升级和部署可以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3)性能测试。通过全面地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系统可靠性和系统运行速率等各个方面,对不同测试项目下的应用系统进行全方位检查,以保证各部门能够正常工作。(4)验证测试。根据上述集成测试等各项测试工作的实际数据情况,对于其余的各类系统,包括调控、营销系统、PMS系统、GIS等系统进行验证无误确认,这需要相关负责人在文件上签字确认,并提交详细的测试环境、测试报告和测试实例,同时需要开展用户确认测试,而且对测试的具体情况报告进行公开。
        4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系统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开发同期线损系统,加强基础管理,支撑专业分析,满足高级应用,辅助降损决策,实现电量源头采集、线损(率)自动生成、业务全方位贯通、指标全过程监控,推进电量与线损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和精益化,支撑电网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提升(图1)。
       
        图1  同期线损系统建设目标
        4.1完善关口管理
        明确配电网各关口点计量装置配置要求,组织关口普查工作,梳理计量装置配置情况,制定关口完善、改造方案,将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在开闭站、环网柜、线路等配网建设改造工程典设中增加计量装置安装位置、选型要求等标准,同时开展管辖范围内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日常环境巡视工作。
        4.2提升采集数据质量
        一是加快提升用电采集系统运行稳定性,加快推进厂站内装置改造工程,实现站内关口电量采集成功率100%,保证线损计算数据准确推送。二是逐步对架空线的联络开关增加计量功能。三是加快智能表换装进度。四是加快采集调通,优化信号通讯,完善采集数据补抄机制,保证采集数据满足线损计算要求。五是落实售电量同期发行工作。
        5结语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电网企业正大力开展营配调贯通,推进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并由发展部、信通部组织专题调研,深化线损系统需求论证,开展顶层设计,提出同期线损管理思路,同时完成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功能开发及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志飞,蔡金明,赵宏益,等.探究10kV线路供电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2);10-14.
        [2]刘期坤,李舜姚,党三磊,等.探究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4(28);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