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冯怡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期   作者:冯怡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中应用了许多新型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将工程造价变的难以管理与控制。而通过使用 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精细管理,更好的控制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支出,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对BIM应用于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优化管理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技术;BIM工程量模型
        引言: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崛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变得极其重要。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虽然在工程设计、图纸绘制和施工阶段都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但离满足当代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还有着一定距离。BIM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改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应对能力,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BIM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意义
        我国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与理念与现代经营方式和理念不符,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各项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技术拥有诸多以往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可以将抽象的数据信息可视起来,可以将不同项目、不同种类的信息综合集合、协调到一起,明确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目标,方便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以及工程造价管理失控所带来的风险,更好的实现工程决策期的有效控制。同时,在项目决策阶段,BIM技术能够实现投资估算的科学管理,确保最高造价指标设置更合理、更科学。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加强分析合同造价,科学管理预付款及进度款,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
        2.我国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工程造价中预算准确度有待提高
        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结果偏差的情况,数据不够准确会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工程前期的预算编制上,BIM技术要求技术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在实际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决策阶段,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使得收集到的项目信息缺乏不够全面,无法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建筑模型,导致决策阶段得出的工程造价预测结果不准确,资金投入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降低。
        2.2造价信息处理速率有待提升
        专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工程造价精细管理的重要部分,造价管理的效率与信息的处理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现阶段建筑企业对于造价信息的处理工作明显滞后,因为信息处理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进行的,尤其是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信息量很大,人工处理难度也大,效率很低,容易出错。再加上项目信息传达过程中的突发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进行,给工程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2.3造价管理覆盖面较小
        目前,我国依然有一部分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全面的造价管理机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范围十分局限。而且,企业与工程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在实际造价管理中非常容易发生混乱,不利于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展开。
        2.4参与方数据变化过快
        一项建筑多涉及到的部门和下属项目很多,参与工程造价精细管理工作的部门也很多,如果参与的各方并没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网络,无法及时将各自项目的信息变化情况共享,就会造成最终方案在汇总时互相之间的数据信息的误差。此外,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意外因素而改变,会与工程初期所汇总的造价预算信息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为了矫正这种偏差,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难度必然要增大。


        2.5阶段信息传递失真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比较长,所以许多工程都会分成不同的阶段施工,在施工阶段交替时难免会发生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给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带来一定误差。而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技术人员就需要及时更新、修正参与方的数据信息,倒是信息采集成本增加,也降低了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6 BIM 技术应用不成熟
        目前,我国对于BIM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将其余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融合到一起,缺乏科学的标准以及相关条例的指导。我国BIM 技术应用水平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提升,就必须借鉴国外的应用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建筑情况,改善BIM技术的使用情况,以求发挥出真正的利用价值。
        3.实施BIM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3.1工程造价管理决策阶段的BIM技术应用
        科学、有效的决策时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决策阶段,确保工程投资估算合理、准确,同时严格遵守相关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提供给造价管理人员工程量数据信息,令其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后能够及时处理,为项目造价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保证项目的成本控制。
        3.2设计阶段的BIM技术
        搭建BIM技术应用平台,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技术将设计内容直观展示,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放大处理各个环节,仔细分析方案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调整的环节,做好风险问题紧急处理预案。充分利用 BIM 碰撞检测,构建出工程所涉及到的电气、结构、消防、给排水等项目的数据模型,便于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对工程各项目的分析,模拟出施工时可能会发生的意外,增加造价工程管理的容错率[1]。
        3.3将BIM技术应用于招投标阶段
        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企业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计算。传统的人工计算方式导致数据错误率很高,影响了招投标的结果。通过建立BIM工程量模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展现各环节的造价需求,并通过信息化处理技术计算数据,然后将项目投标文件直观展示出来,使招标方能够快速的了解各环节的数据信息,比较分析,为双方招投标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技术支持。同时,投标人还可以利用BIM云端连接到企业的BIM数据库,随时随地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以调整材料、设备和报价,保证其最好的竞争力[2]。
        3.4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通过BIM技术模型可以对工程量、价款及项目整体造价等各种数据信息实施动态分析与管理,进行科学计算,并得出对应的造价信息,提高对造价成本的控制水平,提升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3.5竣工阶段的BIM技术
        通过应用BIM技术,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对工程竣工时的各种信息材料进行快速核查,比如工程合同、项目工程量、费用投入等内容,实现动态监控与分析,保证与合同内容相符[3]。并提高审核结算工作的质量与速率,确保项目能够如期交付。
        结论:综上所述,各大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开展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应用BIM技术,对该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融合展开细致分析与实践,完善BIM技术参与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饶婕,余珊珊.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 江西建材,2018(03):200-201.
[2]吴金涛.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分析[J]. 全面腐蚀控制,2019,33(01):73-74+77.
[3]李修强. 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分析[J]. 价值工程,2019,38(10):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