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新内涵,实施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土地整治的“生态短板”。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从空间维度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土地整治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田间道路沿线生态干预的4个区域,即基础的断面及延展面区、刚性材料的结构面区、交叉建(构)筑物的衔接区和施工土体损毁区,并提出了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在于定位其功能、优选其建材和重构其环境。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和实用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环境;基础设施
引言
土地整理中田间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大类,文中所指的田间道主要是指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过程服务的道路。其建设标准低于国家四级公路要求,施工工艺在丘陵山地区与平原区有较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性。基于此,重点研讨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中田间道工程具体做法。
1空间架构
田间道路作为农村道路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按服务范围和功能可将田间道路分为田间道和生产道路。田间道路连接村庄与地块,方便农产品运输、作业机械的田间转移。生产道路可直接通往田间,使地块相连接,为播种、施肥、收获及运输农产品等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除了在路面建设宽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外,田间道和生产道路的功能可以相互融合,呈现多样化。田间道路还由工程建筑物等组成,如护墩、防护栏、农桥、涵洞及管道等。护墩、防护栏可提高行人、牲畜通行的安全性,或隔离人畜进入农田种植区;田间道路跨越洼地、沟渠、河流等障碍物时,修建用于过载的农桥,或修筑涵洞或铺设管道,保障输水通畅。田间道、生产道路及配套的工程附属设施共同构成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通达村庄的田间地头,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2相关建议
2.1新型生态沟道的建设
以土质排水沟为基础构建的生态排水沟在实际使用中,常存在耐久性不佳的问题,增加了后期的维护工作量。且土质排水沟边坡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边坡坍塌,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针对土质排水沟的这些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新型的生态排水沟道,现阶段常见的几种生态沟道有基于生态混凝土、生态砖、石笼网等材料的生态沟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多孔混凝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有减轻环境负荷、与有机物相适应等优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多孔混凝土因其内部连续的孔隙结构,使得空气与水能够很容易通过或存在于其内部孔隙结构内,为微生物生长的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附着的多种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能够有效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生态砖是针对现有土沟占地面积大、坡面容易坍塌而设计的。为了满足沟道的稳定性,砖块可以啮合,并在沿沟道方向设置边坡墩。生态砖具有以下优势:①透水性好,透水缝隙多;②生态型好,适于杂草生长,可以吸附利用农田排水中的氮、磷;③稳定性好;④施工快捷;⑤节约沟道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了使生态砖发挥更大的作用,唐海燕Ig21将筛选出的对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材料搭载到混凝土表面,制了一种改性生态砖。
2.2路基处理
在原毛坏路上先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确保路面宽度、视距、平曲线加宽和平曲线半径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规定;用推土机根据高程控制点及时进行粗平及排压,保证路床虚度一致;细平后由振动压路机本着先轻后重的原则对路床进行碾压,确保无弹簧、松散、起皮土等现象,如果出现大面积弹软,应掺石灰进行基底处理,而小面积弹软,可进行局部晾晒或超挖一定深度进行换填。
2.3合理定位田间道路的功能属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的助推下,从土地持续永久高效提供农产品利用的角度,田间道路主要注重改善农田耕作管理的便捷性、人畜机械的通达性以及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的便利性,为美丽乡村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发展服务,具备生产服务的功能属性;本身作为实物形式,田间道路在农村道路中起着“结点”的作用,连接着田间地头、村寨公路,承载着一定区域内的人流、物流,具备运输载体的功能属性,发挥着物质使用的价值功效;由田间道路与其他农村道路相连组成的农村道路网,以特定的形式或布局,组成国土空间利用结构骨架,分割组合区域不同斑块类型,置身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中,有着带状线性地物区别于周围环境独立的生态景观功能。受所在区域农村土地利用目标与方式的影响,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根据依附土地所在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合理定位田间道路的主体功能属性,有效实现土地的经济产出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承载功能等多功能性,促进引导田间道路的意向性功能,增强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范围和频率。
2.4水陆交错带的设计
水陆交错带处于水体和陆地系统间,是重要的功能界面区,其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对陆源许多物质的截留。由于交错带中有较充足的水分、营养元素、阳光、食物,故交错带中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对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都比较高。因此,交错带具有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截留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等功效。现有交错带的研究多以流域为尺度,而本文中拟构建的交错带相对较小,目前并无较好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因此,本文中只能在现有的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交错带的范围的经验值和适宜结构形式,对于后期的污染物拦蓄降解机理、内部生态群落分析等不做讨论。
2.5合理重构工程建设干预区环境
(1)固体。借助力学、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科学理论,通过工程稳定田间道路结构体及延展面,避免形成新的面源侵蚀。对因田间道路挖填施工形成的异质性环境,可利用植物绿化的优势,减少岩土裸露,增强田间道路基础、边坡抗侵蚀、抗冲刷的性能,使田间道路工程建成体成为自然景观中新的微生物栖息地。(2)塑面。修复田间道路施工过程中受损毁的土地,一方面要考虑田间道路与周边地形地貌的位置关系,利用施工岩土营造多样化的道旁微地貌,构建适宜植被斑块,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损毁土体进行有机重构,改善土体质地结构,恢复土体生产能力和局域小气候环境,增强损毁土地的生态修复能力。
结语
农村田间道路作为跨越景观的廊道,它把景观内部各组分间的生态应力有效地从主体传授到受体上去,把地域范围内的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去.一方面,农村田间道路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通道,使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增加了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范围和频率.另一方面,农村田间道路作为典型的人为活动产物,一种人工干扰廊道,镶嵌在生态系统之上,对景观的影响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潘丽娟,张慧,刘爱利,等.福建省道路网络对土地利用转换的影响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1):1-7.
[2]叶丽敏,周沿海,邱荣祖,等.区域道路建设对两侧景观生态的影响:以福建省将乐县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33(2):159-165.
[3]张仕超,尚慧,修维宁,等.农村田间道路工程对局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1):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