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黄钰祯
[导读] 本文以城市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服务作为研究主题
        摘要:本文以城市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服务作为研究主题,选取城市道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与其相关的道路维修养护与设施维修养护问题。具体论述中,先从城市文明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角度清晰其重要性,然后从管理效率出发说明现代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的一般情况,最后重点论述技术定位下的养护方案,并提出一些较有建设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施;维修养护

         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来自工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匹配的是新兴城市的兴起。从全球范围观察,城市化进程呈现为普遍增长趋势。为了更好的使现代城市文明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获得协调,就需要通过对作为城市文明支撑物的公共空间进行维护管理。城市道路及设施即是其中之一。下面以城市文明中的公共空间视域出发,对主题展开具体讨论。
1、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内涵
         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属于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个分支,因而下面先对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进行简述,再从分支业务专业化后的角度说明城市道路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内涵。具体如下:
1.1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现代生活中,因职业化定位将社会群体聚集于城市之内,形成了具有公共文明属性的社会化特征,换句话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群体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越高。在这种发展趋势推动下,城市公共服务逐渐走向专业化方向,构建了以服务管理为体系的系统化服务管理模式。但由于公共服务部门分立、城市构成要素日益增多,于是按照“微笑曲线”划分出了与各项公共服务业务相对应的专门领域[1]。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就是这种专业分化或分工后的专业化选择结果。之所以称为公共服务管理,理由是公共服务本身属于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1.2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
         城市道路建设与设施资源匹配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在我国城市化初级发展阶段,对于管理中的维修养护理念相对缺乏,表现为“哪里有洞补哪里”、“哪里损坏修哪里”的现象。进入本世纪后,由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也成为了确保城市公共资源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应用手段[2]。因此,整体言之,这种维修养护既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也能够确保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营,并为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提供最佳服务。
2、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技术分析
         通过上述内涵解析可知,在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方面,思维转变、理念更新极大的改变了公共服务管理效率,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以技术为导向的城市道路及设施维修养护方案。
2.1维修养护对象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使的道路,人行道。若按照类型划分则包括主干道、公交专用道、人行道、盲道、停位等。若进行专业分类,则包括有路基、路边坡、路面、桥梁等。二是与城市道路相关的各项设施,包括公交站点、专用标志、红绿灯、垃圾筒、下水道等,其中各项设施又下设有各类子项,如公交站点就包括有标志牌、休息亭等设施,再如下水道就包括井盖、杂物阻隔网、管道等[3]。
2.2维修养护内容
         维修养护分为两个主要对象,其养护内容也对应在这个两个对象方面。以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内容为例,其主要内容是病害处理,如细裂缝、麻面松散、路面疲劳破坏、路面坑洼、路基断裂、路边坡受损等。以设施维修养护内容为例,则包括实物变形、位置移位、设施损害、设施应用故障、排水不畅、冰雪堵塞,以及平时所说的设施“脏乱差”等问题。
2.3维修养护技术
         维修养护技术包括理论技术与实操技术两种。

结合实例说明如下:
         在城市道路维修养护方面,若以理论技术为例,在预防性的维修养护方案中,则主要是从“控制”与“约束”方面出发,以预防道路及设施发生受损现象,和预防已经发生受损现象后的受损程度控制,确保其在同一范围内不进一步扩大。在病害方面的维修养护方案中,则主要采用技术理论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路面破坏中的裂缝就分为大裂缝与小裂缝或细裂缝,为了达到维修修养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若出现2mm到5mm细裂缝,则宜取沥青灌浆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压缩空气清洁-灌浆-养护-检验等。若是5mm以上的大裂缝,则需要以切割法对受损部位进行切割处理,再通过上述步骤进行操作,与小裂缝处理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大裂缝的处理往往需要通过碾压增强维修养护效果。若遇到路面起鼓、有波浪状时,则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检验,并在审核后对其实施重新铺筑。再如,路基受损时,则需要实施开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路基处的重新施工,包括填筑-碾压-平整度测量-质量验收等。
         在设施方面的维修养护技术方面,理论要要求与服务质量相匹配,如一般设施的清洁养护采用常态化的处理方式,其清洁方式也因设施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清扫、擦除、喷漆、更换等不一而足。若与技术相关,如交通灯、LED标示牌、灯箱等则以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弱电与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养护为主。设施维修养护的重点旨在常态化维修与日常化养护。至于下水道的处理,一方面需要更换,另一方面的重点是疏通,虽然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则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再如,对于路基坡上的花草或树木,以及绿植或阻隔网的实时养护,就要求进行更换、培育、移栽、浇灌,以及杂物的清理与杂草的清除及修补。其它诸如此类的设施维修与养护也采用了理论方面的技术维修与实操方面的经验养护。
         由于城市道路及设施方面的维修养护技术应用,牵涉到交通运输等因素,所以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做到专业到位、实操经验应达到快速熟练等。
2.4维修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管理属于技术中的“首脑”,它起着指挥全局,指导实操的重大作用。具体如下:
          维修养护管理体系主要由六大部分构成,一是路网与设施配套规划,二是道路与设施实时监测,三是交通管控与设施监控并行,四是路面结构研究与设施匹配研究;五是设置预警模型,六是实施质量监控。
          技术实操则主要有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采用信息化通道,以传感器作为信息传输路径,满足维修养护管理体系六大块的任务要求。第二条路径是利用常态化的维修养护经验进行数据收集,并使分析导致道路与设施受损的真正原因,按照因果关系的重置解决实际维修养护问题。第三条路径是将维修养护管理体系对接到各个部门,使各部门的管理体系与其进行对接,从而为其发生可能性风险的因素提供信息分析,并实时提供相关影响因子的动态,能够起到“提前预防大于维修”、“适时养护胜于维修”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维修养护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套系统性的维修养护技术方法。其中采用的信息化路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有利于提高维修速度。而针对性的问题分析,能够使维修效率获得极大提升。尤其是对于养护经验数据的收集可以使养护方案达到最优化,降低维修养护成本。
结束语
         总之,城市文明在为生活于社会公共空间的社会群体提供硬件服务时,既需要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考虑其管理效率,也需要从技术层面,结合一些有效的维护手段。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应该注重维修养护方法的研究,建议结合当前的数据化应用进一步升级城市道路设施管理系统。当满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应该加强对城市道路及设施功能的开发研究,并由维修养护相关部门,通过其基层实践经验反馈相关阻碍因素,从而为其完善寻找点对点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辰光,李宣廷.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9,8(09):1643-1647.
[2]孙全胜.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1):1-7.
[3]徐丽萍.泉州市洛江区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升[J].福建林业科技,2019,46(4):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